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
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將延續優化 精准調控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
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以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包括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等。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常會明確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得以延續、優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的具體落實。政策紅利將精准“滴灌”中國經濟恢復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助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具體來看,此次國常會部署的政策呈現出三方面特點。”馮俏彬表示:一是扶強,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意味著這一年度性政策紅利上升成為制度性規定,有利於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二是弱濟,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等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人群精准紓困,幫助抗風險能力弱的經營主體平穩過渡,保就業穩民生。三是強基,當前,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安全,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的政策安排有利於支持國內煤炭安全穩定供應。
此次明確的多項稅費優惠政策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的政策被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備受各界關注。提高加計扣除比例這一政策舉措對於企業發展有何助益作用?據馮俏彬介紹,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當於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簡而言之,企業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馮俏彬表示,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主要的適用企業是制造業,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來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助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有所呼應。各項政策充分體現了我國支持科技創新的決心和信心。”馮俏彬說。
國常會要求,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數據顯示,今年開年,我國煤炭進口增量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能源局此前披露的數據,1至2月我國進口煤炭6064萬噸,同比增長70.8%,增速比上月加快70.9個百分點。對此,馮俏彬表示,零關稅的延續有助於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是兼顧當前與長遠、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
“正如在剛剛落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人所言,和全球經濟的低迷相比,中國的經濟在強勁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份預測中國增長是5.2%,比2022年增長0.2個百分點。”馮俏彬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消費、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回升向好,但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此次國常會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是我國結合當前經濟運行情況予以的跨周期調節,通過精准調控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