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英德浛洸鎮——
多點協同驅動,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栗翹楚)“這裡原本是一片荒地,又偏遠,村民都不願意耕種。”看著眼前連片種植的茄瓜和准備種植荷蘭豆的田地,廣東省清遠英德市浛洸鎮張陂村黨總支部書記張其陸感慨萬千。
近年來,隨著張陂村通過盤活土地資源引進蔬菜種植基地、建設玩具廠、發展電商等項目,本村及周邊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裡走出去的大學生也陸續返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以生產要素為基礎,發展融合產業。如何培厚產業沃土、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是產業發展必須回答的課題。
“今年春季種下的一百多畝茄瓜,目前已收成了20萬斤,每天從周邊雇佣村民40多人務工,每天勞務收入130-150元左右。”張其陸介紹,未來基地將建成600多畝的規模,土地租金收入及每賣一斤蔬菜給到村集體0.1元的收入,村集體一年就有七、八萬元的收入。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土地、用能、環評等要素的有力保障。
浛洸鎮鎮南村,一年前大部分土地仍是“積水的坑、雜草叢生的地”,不僅不能連片耕種,就算小區域耕種水利上也十分不方便。如今,通過“墾造水田”項目,搖身一變成為錯落有致的稻田,排灌溝縱橫交錯、機耕路四通八達,耕作更加便利。
村民正在採摘蔬菜。英德市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浛洸鎮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21年起針對舊街主干道進行了道路交通改造,完善了鎮區雨污分流管道以及進行了“三線”整治升級改造,結合千年文化古鎮和旅游小鎮的產業發展定位,恢復了浛洸古街歷史風貌。堅持文化“興”鎮,進一步深挖廣州會館、名人文化、碼頭文化等文化內涵,著力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浛洸古街。英德市宣傳部供圖
作為省級城鄉融合中心鎮試點之一的浛洸鎮,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黨建引領+農業穩鎮、工業富鎮、旅游旺鎮、教育強鎮、文化興鎮+基礎設施建設”“1+5+1”發展模式,做好“黨建、規劃、產業、要素、改革”文章,推動高質量發展,短板弱項變成了“潛力板”,千年古鎮不斷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進一步增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