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聚焦黃河泥沙之“變”:專家學者共話新形勢下的“大河之治”

2023年04月03日16:2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3日電 (歐陽易佳)近日,在由中國水利報社、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壩工程學會水庫泥沙處理與資源利用技術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沙龍上,嘉賓們圍繞黃河保護治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水庫清淤與泥沙資源利用理念的發展、黃河泥沙之變的科技支撐、泥沙資源利用困境與破局展望等議題,共話新形勢下的“大河之治”。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症結所在。水利部原副部長、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矯勇表示,水庫淤積是世界性問題,我國水庫淤積問題較為突出,清淤勢在必行。水庫清淤與泥沙資源利用可以實現水庫庫容的長期有效利用,維持水庫有效庫容。讓黃河泥沙變“廢”為“寶”,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和系統化的機制來推動。

“黃河保護法從法律上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的職能,為強化流域治理管理、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在當前水沙形勢變化情況下和治黃方略指導下,流域機構應推動做好區域規劃與流域規劃、專業規劃與綜合規劃間的銜接,在規劃的引領、指導、約束下開展流域治理,做到目標一致、布局一體、步伐一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李文學說。

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傅旭東表示,黃河的長治久安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黃河防洪減淤的問題依然嚴峻,當前水庫清淤與泥沙資源利用推動工作還存在困境。水庫清淤需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清出來的泥沙去向什麼地方,市場空間如何﹔泥沙要取自哪裡,如何借助清淤措施最大化實現對水庫淤積形態的改造﹔泥沙要怎麼取出來,如何利用水動力作用實現“四兩撥千斤”﹔從生態環保的角度如何控制對環境的影響。

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市長趙會生介紹,當前濟源正在針對黃河泥沙綜合利用項目完善相關工作,在實施推進的過程中,原則上要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市場化相統一﹔工作目標上要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政治效益相統一﹔職責發揮和功能整合上要實現政產學研相統一。

“清淤與採砂存在本質差異,主要體現在目的、用量、公益性和經濟性比例不同。”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江恩慧認為,現階段集“測、取、輸、用、評”於一體的黃河泥沙資源利用全鏈條技術已基本成熟,建議盡快推動黃河流域淤損水庫的系統治理與泥沙資源規模化、標准化綜合利用。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黃河小浪底研究中心主任王遠見認為,黃河保護法有多處明確的採取泥沙綜合處理利用措施,開展泥沙綜合利用科學研究等鼓勵性、支持性條款。協同管理機構、地方政府、科研機構及相關企業發揮合力,持續在水庫清淤與泥沙資源利用關鍵技術、模式等方面突破與探索意義重大。

(責編:郭思邈、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