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產品插上“數字翅膀”(專家觀點)

通過電商直採,廣東茂名的荔枝快速擺上百姓餐桌﹔借助直播帶貨,新疆喀什的巴旦木實現大賣……如今,越來越多優質農產品插上“數字翅膀”飛入千家萬戶。
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為農業農村經濟蓬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從《“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到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以農村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在帶動農村經濟暢通循環和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數商興農”關鍵在“興”、重點在“農”。要通過數字經濟與農村傳統產業的高度融合,提升鄉村產業的活力和實力,通過數字賦能,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村經濟效率,促進鄉村振興。
當前,“數商興農”仍存在一些發展短板。一方面,農村電商基礎設施體系仍不健全。多數農村地區電商發展還停留在農產品生產階段,包裝、保鮮、倉儲、運輸、售后等環節還不完善,降低了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效率,限制了農產品價值實現。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品控非標准化等導致不能很好滿足市場的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制約了農業產出效率提升。此外,農村電商發展中還存在著相關專業人才短缺、服務不規范等問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村電商,提出要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採、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
未來要多措並舉,高質高效推動“數商興農”再上新台階。如全面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深入發展縣鄉村三級物流共同配送,引導優化物流設施布局,鼓勵以共享冷鏈物流為基礎建設高效穩定的生鮮物流系統,支持完善農產品售后服務標准。如發揮好電商平台在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和品控標准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平台發展直採、定制生產基地,在農業源頭端建立數字化基地,建立“大數據+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助力延伸農業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如加快補齊農村電商發展的要素短板,完善政策支持,改善營商環境,重點扶持成長期的農村電商企業﹔依托直播基地建設,公益培訓和市場培訓相結合,大力培育農村電商人才。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本報記者齊志明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2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