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話說新農村)

顧仲陽
2023年05月19日07: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廣袤鄉村產業更興旺,讓廣大農民生活更富裕

  

  珠峰腳下的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年產1.2億斤瓜果蔬菜,成了雪域高原最大的“菜籃子”,全縣3200多農戶從事大棚蔬菜生產,年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白朗蔬菜產業發展離不開山東省壽光市技術支持。為了適應白朗縣海拔高、風力大、光照強等條件,壽光技術人員對大棚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改進,定制了防紫外線的棚膜,創新使用了固定棚膜的卡槽。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做好“土特產”文章,要學習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照搬。比如壽光的蔬菜大棚技術,是當地農民通過反復試驗總結出來的,在白朗縣應用推廣,就要結合當地特點進行針對性改進,大棚才能夠“扎根”高原。大棚建設方案如此,作物的種植標准、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也是如此,隻有結合當地的水土、氣候等特征,因勢利導,才能為我所用。

  做好“土特產”文章,“種什麼”同樣需要因地制宜來謀劃。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獨特的物產,這是“土特產”的自然之根。很多地域標識、制作方法往往滲透了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這是“土特產”的文化之根。要基於一方水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善於分析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打開視野開發好鄉土資源。依托林下資源和氣候條件,地處長白山林區的吉林省汪清縣盛產高品質黑木耳,這幾年陸續開發了速發木耳等品種,大力發展電商,小木耳成了大產業。

  做好“土特產”文章,要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既立足本地,找到最能體現地域特點和當地風情的產業﹔又跳出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通過品種、品質、品牌優化,謀求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這方面各地有不少成功的實踐。贛州臍橙、延安蘋果、金鄉大蒜、大同黃花等,都扎根鄉土,凸顯特色,成為知名度和辨識度高的鄉村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地方發展。

  “土特產”背后連著千家萬戶農民的生計,要科學謀劃、科學決策。當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深入扎實考察,多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匯集眾智通盤考量,確保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效益發揮到最好。山東省平度市等地成立專家組,對發展鄉村產業項目進行評估把關,類似做法值得借鑒。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廣袤鄉村產業更興旺,讓廣大農民生活更富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9日 18 版)

(責編:岳弘彬、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