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讓消費者吃的東西更新鮮,也讓農戶的收入有增長

“拼多多的團隊是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我們經常講自己是’腿上有泥的新電商’。我們特別希望能夠做一些事情,讓消費者吃的東西可以更加新鮮,也可以讓農戶收入有增長。”在今天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拼多多聯席CEO趙佳臻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了拼多多深入村庄,與中國農村農業共同成長的故事。
2015年,拼多多從賣農貨、賣水果起步,逐步成長為年活躍用戶近9億,活躍商戶1300萬的新電商。作為初創團隊的一員,趙佳臻最早在拼多多主要負責農產品運營及供應鏈的搭建,並為此跑遍了國內大大小小的農產區。
有一次他和同事去南方某一個縣城調研水果採購情況,返回的時候發現車隊排成了長隊,當地柑橘產量非常大,品質也非常好,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吸引大批客商來採購。他說:“我們為農戶高興之余也有另外的擔憂,對於水果這種季節性的產品,看起來熱火朝天,但是實際上有嚴重的擁堵情況,會導致壞果破損、包裝耗材以及人力和倉儲成本的增加。與此同時,流通效率降低還會影響商品的體驗和交付,無形當中銷售成本會提升不少,消費者購買體驗也會降低。如何暢通流通鏈路,減少成本浪費,優化消費者體驗,這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他們團隊跑遍了國內幾乎所有的農產區,總結了一套“農耕雲耕+產地直發”的模式。他們把消費端分散的需求拼成集中確定的需求,碎片化的小農場在雲端被拼成一個虛擬的大農場。目前平台直連1000多個農場區,帶動1600多萬農業生產者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拼多多也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台。
趙佳臻說,在這個過程中,拼多多還帶動了大量“新農人”返鄉創業。2021年,僅拼多多平台上,90后、00后新青年商家佔比超過49%,95后新農人超過12.6萬,佔比超過13%,其中大部分是返鄉創業的農二代。
“從未來產業角度而言,農業的標准化、規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發展也是大勢所趨。”趙佳臻介紹,今年2月中旬,拼多多在上海崇明舉辦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參賽者在農場中進行了一場種生菜比賽,要以更低能耗、更短時間,種出更高產量、更好品質的生菜。趙佳臻表示,從歷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成果對一線田間提供的切實價值來看,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能夠切實有效賦能農業,智慧農業大有可為。
“拼多多是上海本土成長的互聯網企業,平台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上海市良好的營商環境建設。”趙佳臻說:“作為主流互聯網企業裡最年輕的公司,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新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對我們的要求。拼多多將與青年同行,努力打造普惠開放的電商平台,全力以赴推進高質量發展,帶給大家更多實惠、更多樂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