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年輕的長租公寓 如何征服20歲+的城市青年?

2023年06月21日08:22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年輕的長租公寓 如何征服20歲+的城市青年?

每一年的六七月,都是傳統租房旺季。

伴隨“畢業季”的到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開始在城市之中,尋找可以落腳的地方。

從“蜂鳥”,到“歸雁”

剛研究生畢業的錢媛,靠著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文憑,在武漢光谷東的某大廠華中總部,擁有了第一份offer。開心之余,她也開始初嘗打工人的艱辛——因為不想與人合租,她在關山一帶找了個老小區,一室一廳,設施雖然稍顯陳舊,倒也一應俱全。

之前每次上課都喜歡踩點的她,現在則變成了通勤“特種兵”。地圖上7KM的路程並不算遠,但從出租屋出發,她要經歷公交、地鐵,再加上小黃車,哪一個環節稍微出了問題,就會在打卡機前尷尬聽到一聲“遲到”。

在周末大睡兩天之后,錢媛咬了咬牙決定搬家。經歷了一番輾轉,以及數個計算器敲得劈啪作響的夜晚,錢媛最終選擇聽循大學姐妹群裡的建議,在光谷五路的龍湖冠寓新壹城店,找到了一間心儀的房子。2000元左右的均價,還是個小LOFT格局,最近大熱的奶油風配上綠植,看上去十分治愈,家電又新又齊全。連通上下兩層的大落地窗,有時候還能看到漫天晚霞。

更重要的是,這裡離單位的通勤距離隻有1公裡,騎車七八分鐘,走路也不超過一刻鐘。每天睡足覺再起床,畫個簡單的妝,搭配下衣服,時間早的話還可以做個懶人早餐。一系列變化讓錢媛覺得,生活終於有了久違的秩序感。

和錢媛一樣,許多年輕人對於租房的標准,已經發生了改變。這群20+的租房客,就算不是固定居所,但也要拿出買房子的挑剔勁——不能離單位太遠,私密性和安全性要好,租金價格合理,房屋配套齊全,不能有奇葩的鄰居和室友……

相對應的,越來越多20+的年輕人開始嘗試租在長租公寓。據ICCRA在一二線城市收回的調查問卷顯示,目前已經有14.5%的租戶選擇集中式長租公寓。沒有中介費、有品質保証,以及高檔小區才有的管家服務,讓這種租賃途徑成為活躍於年輕人群體中的新趨勢。

價格是打動錢源等年輕人的另一層原因。在今年畢業季期間,很多長租公寓品牌均為畢業生租房給出了更優解決方案。

在冠寓門店裡,錢媛的驚喜不止是眼前一亮的大堂與公區。錢媛說自己很幸運地趕上畢業季活動,並決定一次性地租上一年,“光折扣,就能省下半個月的房租。”

最近一個星期,錢媛每天晚上也都忙著給閨蜜種草冠寓的“住夢計劃”,“月付押一付一,真的就很友好,沒有中介費還有專項折扣,工資到手前就能隨時拎包入住。”“你要是萬一換了工作,這能免費換到別的門店,不太遠我就陪你一起。”

懂“青年” 得“青睞”

對於異鄉的家,有一份情感上的寄托,才能稱為港灣,而社群活動正是過渡的那片淺灘。事實上,社群並不算一個新鮮事物,經過數年的發展更形成一套成體系的商業模式。

“好像永遠有人在等你回家。”鬆弛感、人情味,讓社群活動正成為異鄉年輕人與職場、與社會的一個“緩沖地帶”。它既為年輕人抵御外來環境突變帶來的沖擊,也通過更多的情感釋放,來幫助他們建立更強大的內核,去迎戰更多的未知。

初到南京,雨楊參加了一場冠寓運營官組織的天台聚會。吹著城市的晚風,她和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擺了一桌南京麻將﹔選擇留在合肥的國際友人Shawn阿文被鄰居種草了中國手工陶藝,拉胚、盤泥條、彩繪、上釉,玩得不亦樂乎﹔在北京,一早從冠寓亞運村店出發,小欣會透過窗戶與門店1層的小“美短”隔空擊掌,簡單的小動作幾乎成為她每天固定的儀式感。

這樣的愉悅瞬間、可愛時刻,每天都在各個城市的龍湖冠寓上演著。在這裡,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不僅得到了一個小居所,也找到了“吃飯搭子”“健身搭子”,甚至狼人殺神仙隊友。

據龍湖冠寓介紹,每家門店的“運營官”,除去常規的入住、報修等工作,還會提供24小時響應式服務,比如在租客不方便時幫忙喂貓、取藥等等。“這群同樣是20歲+的年輕人,已經是冠寓生態核心之一。”

讀懂新青年,是一項共情力的比拼,也是一個長租公寓品牌的必修課。在龍湖冠寓,每年約有2000余場社群活動舉辦,年輕人在天台搭起帳篷,在公區裡王者開黑,在公共廚房小露廚藝,在健身房揮汗如雨,在這裡一起重構生活。

通過情感鏈接的創建,租住空間與這些租住於此的新青年群體,完成一場“雙向奔赴”。更重要的是,年輕人在這裡,找到另一個留在這座城市的理由。

圓“住夢”,方“逐夢”

創立7年時間,龍湖冠寓在點亮萬盞燈火之間,幫助一批又一批的20歲+的年輕人,更好進行人生中角色轉化關鍵階段的過渡。

截至目前,龍湖冠寓已於高能級城市,累計管理16萬+間房源,與300萬+用戶高黏性互動。其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住夢計劃”,累計助力超15萬畢業生從安居到樂業。

截至目前,龍湖冠寓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已落地北京、重慶、天津等10余個城市,累計開業房源超2萬間,持續推動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困難,助力青年人才安居。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