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耕地減少態勢獲初步遏制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本報北京6月24日電 記者楊舒從自然資源部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地耗)下降了40.85%,工業用地平均投資強度提升了60%,全國耕地持續快速減少的態勢得到初步遏制,耕地總量連續兩年止減回增。
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對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多次作出部署。自然資源系統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從規劃引領到市場配置,從框定總量到盤活存量,從考評激勵到示范引領,節約集約用地舉措越來越精細﹔從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到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再到全面落實黨政同責,耕地保護政策越來越嚴格。
嚴守耕地紅線,穩住總量、優化布局、落實責任是關鍵。對此,自然資源部將《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確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落實到圖斑和地塊,層層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耕地保護責任。同時,採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復一部分流失的優質耕地,有效遏制“北糧南運”勢頭進一步加劇。在合理的過渡期內,把過去在山上開墾的耕地逐步調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樹林木盡量調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換“山下”,使農業生產空間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農業生產規律。
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是必須抓好的一件大事。各級黨委政府負有主體責任,相關部門負有監管責任。落實黨政同責、終身追責的要求,各地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按照中央的要求每年進行考核。田長制作為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的制度探索,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全國26個省(區、市)落地生根。
18億畝耕地紅線事關糧食安全,是不可突破的底線。因此,要一方面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和進出平衡,採取措施促進增存挂鉤,通過節約集約用地從源頭上避免或減少佔用耕地﹔另一方面,嚴格執法,敢於亮劍,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違法建設佔用耕地的行為,凍結違法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補充耕地指標。
目前,在耕地保護上,各地已涌現出諸多創新經驗。其中,浙江率先推出“人防+技防”,通過近6萬人的各級田長和村級巡查員進行人工巡查,加上1.49萬個高位攝像頭的人工智能全天候識別,實現了違法違規佔用耕地“早制止、早發現、早處置”。2022年,全省24個市縣實現了違法建設佔用耕地“零新增”。目前,浙江省正在健全完善新增違法違規佔用耕地“三倒查”機制,不斷提高“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措施效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