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中小創”企業佔大頭——

“專精特新”集聚北交所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3年06月27日05: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北交所上市,為不少專精特新企業帶來了加速發展的機遇。圖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巨能股份機器人生產線裝配現場,工人正在調試鑽具智能產線。
  巨能股份供圖

  6月上旬,隨著江蘇易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北京証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較去年同期實現數量翻番。這意味著,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北交所已從平穩開市運行逐步邁向規模和功能提升的關鍵時期,站上新起點。

  業內人士表示,從實踐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經營保持穩健,“專精特新”集聚,創新型屬性明顯、成長性特征突出,規范性水平持續提升,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彰顯了較為強勁的發展韌性。通過赴北交所直接融資,越來越多優質中小企業茁壯成長,為中國經濟注入正能量。

  

  數說北交所上市公司

  ■ 北交所目前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佔比83%,民營企業佔比88%,近八成企業屬於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

  ■ 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發強度4.63%,約為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2022年全年新增專利超2600項。

  ■ 北交所已有84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佔市場總數的42%,超過八成公司入選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名錄。

  ■ 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研發支出共計3556.26萬元,同比增長21.26%,其中七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0家公司研發支出超1億元。

  

  聚焦成長期優質企業

  設立北交所是中國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改革舉措。截至6月18日,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總股本279.09億股,總市值2611.59億元。

  這些上市公司有何特征?

  ——“中小創”企業佔大頭。北交所目前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佔比83%,民營企業佔比88%,近八成企業屬於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精密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細分領域,體現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上的多元化創新形態。

  ——“專精特新”屬性突出。北交所已有84家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佔市場總數的42%,超過八成公司入選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名錄。此外,8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証。這些企業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掌握一定核心技術,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

  ——研發投入力度大。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研發支出共計3556.26萬元,同比增長21.26%,其中七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貝特瑞、海泰新能等10家公司研發支出超1億元。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發強度4.63%,約為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2022年全年新增專利超26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600項。

  ——回報投資者和踐行社會責任意識持續增強。現金分紅方面,從2022年年報看,超八成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擬分紅金額達41.55億元﹔股份回購方面,2022年30家上市公司發布股份回購方案,大幅提振市場信心﹔穩就業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整體就業人數達12萬人,較上年度增加3%。

  貝特瑞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連續10年出貨量全球第一,覆蓋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主流客戶﹔曙光數創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實現浸沒相變液冷技術和大規模部署案例的供應商,成功解決了中高到極高密度數據中心的散熱難題﹔富士達作為射頻連接器龍頭企業,共發布13項IEC國際標准,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領域保持著國際技術領先地位……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已逐步涌現一批創新性和成長性凸顯的細分龍頭企業,北交所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市場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與滬深市場相比,北交所上市公司雖然普遍企業規模略小,但多數處於成長期,形成了高端裝備、TMT、醫藥、化工材料、新消費等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不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含金量都很高。”開源証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本報記者說。

  “小巨人”實現加速成長

  北交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實現營業總收入7.68億元,同比增長21.95%,盈利面達92.5%﹔平均歸母淨利潤7152.99萬元,同比增長12.12%,22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億元。赴北交所上市后,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了加速成長。

  有的加速了科技研發進度。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之一。6月14日,三元基因披露,人干擾素α1b霧化吸入治療Ⅲ期臨床試驗項目已獲得積極結果。三元基因董事長程永慶對本報記者說,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非常契合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三元基因通過上市獲得了寶貴的發展資金,4個新藥項目臨床研究進程加速,助力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有的擴大了產業規模化優勢。昆明理工恆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節能降耗電極新材料等產品的開發與銷售,累計申請電極材料和制備方法專利100余件。特別是該公司自主設計制造的新型鋁基鉛合金復合材料電極,改變了有色金屬濕法冶金行業使用150多年的傳統工藝。“在北交所上市募集的資金幫助我們進一步擴大了特色產品的產能,提升了公司的產業化規模優勢。目前,我們正在加快海外合資建廠的進度,非洲項目爭取今年內完成,以進一步建立海外市場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提升公司的海外業務應急響應能力與精准服務能力。”昆工科技副總經理朱承亮說。

  還有的找到了更多合作伙伴。“我們主要為客戶提供各類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輔助單元、智能工廠管理軟件等解決方案。經過多年積累,公司已掌握多項關鍵技術。赴北交所上市后,我們成為一家公眾企業,不僅為創新研發募集了資金,而且通過廣大投資者、金融機構、專業媒體的關注,更多上下游企業也得以更詳細地了解巨能股份,讓我們找到了更多潛在的合作伙伴。”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文靖對本報記者說,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將獲得快速發展,企業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與間接融資相比,直接融資具備靈活性大、包容性強、成本較低等特點,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穩定的資金支持,滿足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的資金需求。”諸海濱說,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融資規模為2億元且市場化程度較高,這有利於讓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速”。

  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微觀基礎

  “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GDP之比近60%,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佔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不久前,中國証監會主席易會滿給出的一組數據,反映出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進一步增強。

  在不少券商機構看來,越來越多創新性中小企業借赴北交所上市實現快速發展,有利於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微觀基礎。

  東北証券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北交所上市公司在產業鏈上普遍發揮著“鍛造長板、補全短板”的重要作用,在發展形態和業務模式上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特點。200家北交所企業共涉及31個細分行業,其中涉及企業家數最多的行業為機械制造、電子設備儀器、化學制品、汽車零配件和新材料行業,合計佔比達50.5%,硬科技屬性不斷凸顯。不僅如此,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近3年淨利潤復合增長率平均增速為8.65%,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平均增速達16.25%,平均研發支出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北交所企業上市后獲得資本市場賦能,實現了財務表現和研發投入雙提高,具有收益能力強、規模擴張快、發展潛力大的特點。”該負責人說,東北証券將充分把握北交所提供的發展機遇,聚焦於優質創新型企業的挖掘、跟蹤服務及持續賦能,通過研究分析其全生命周期不同發展階段尤其是初創期、成長期的需求特性,持續提供針對性綜合金融服務與個性化企業發展方案。

  華泰聯合証券表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基礎等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特別是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中,制造業企業達165家,重點涵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是產業體系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華泰聯合証券相關負責人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相對較早,在產業鏈體系中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已經先行發揮生產要素優勢,努力突破產業鏈“微笑曲線”的低端鎖定,增強在中高端制造業領域的競爭力。“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廣大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合理規劃直接融資路徑。我們也會積極引導、支持、服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將北交所作為上市的優先選項。”該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責編:胡永秋、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