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中非基礎設施合作成果多、韌性足、潛力大

基礎設施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過去十年,中國與非洲各國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在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期間,以“共建綠色基礎設施:新基建、新技術、新能源”為主題的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辦,與會嘉賓共商中國同非洲國家在綠色、可持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與發展。
蒙內鐵路、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下凱富峽水電站、萊基深水港……在非洲,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均由中央企業建成。
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苟坪介紹,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在非開展各類基礎設施項目超過1600個,為提升非洲基礎設施水平、加速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進程、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等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期間,中國鐵建是中非基礎設施合作的先行者和主力軍。從尼日利亞阿卡鐵路、拉各斯藍線輕軌、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安哥拉本格拉鐵路、亞吉鐵路等重大標志性項目,到非洲疾控中心總部、贊比亞卡夫河供水、加納阿克拉漁港等一批“小而美”民生類項目,中國鐵建譜寫了與非洲人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截至目前,中國鐵建在非累計建成鐵路10605公裡、公路4800公裡、房屋800萬平米、機場及碼頭40余座,運營維護鐵路2838公裡。”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建平表示。
與此同時,非洲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的對外承包工程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企業在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超70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4000億美元,雙方基礎設施合作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表示。
據介紹,2022年中國企業在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732.2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78.4億美元,分別佔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總量的28.9%和24.4%。近年來由於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中非基礎設施合作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放緩,但是非洲仍然保持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場的地位。
十年來,綠色發展一直是中非深化合作的重要領域。
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支持的蒙內鐵路,是肯尼亞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施工時設置了14個大型野生動物通道和79座橋梁。特別是為方便大象和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通行,所有橋梁式動物通道淨高均在6.5米以上。
“這種做法既是一條促進非洲國家發展提速的‘大動脈’,也是一條生態環保的‘暖心路’,為肯尼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非合作的典范。”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李鈞表示。
十年來,中非合作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推進,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產能合作、金融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這彰顯了中國企業對非洲市場的信心,更體現了中非基礎設施合作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汪建平認為,當前,中非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非洲發展帶來更多“中國機遇”,非洲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給中非合作拓展更大空間。
當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轉型,是契合雙方民生福祉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
“我國政府正在投資清潔能源技術,其中包括開發和利用國內可再生能源,如水利、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沼氣。我們在中國的幫助下已經建立起了我們的綠色能源框架。”贊比亞基礎設施、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查爾斯·米盧皮表示。
“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實踐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案例,在新基建、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國使新能源技術變得更加可及,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國的經驗當中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和經驗。我們希望與中國攜手,取得全世界經濟繁榮和環境保護的共同目標。”加納國家資產管理總局局長愛德華·博阿滕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