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實干篤行”——年中經濟盤點系列報道之五

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 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人民網 歐陽易佳
2023年07月21日13: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過半,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上半年我國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美麗中國。

在甘肅武威涼州區武威電站內,成片的光伏板下,是用草方格壓沙、種植耐旱植被等方式搭建的生態屏障,逐步讓沙海變綠洲﹔在安徽宿州朱仙庄,中國節能在採煤沉陷區的水面上打造了漂浮式光伏電站,讓“廢水”再生成為全新的電站載體,科學利用水面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的同時淨化著水質,實現了採煤沉陷區的“變廢為寶”……

綠色,始終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隨著綠色轉型持續深入,1月至5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7%、53.6%和57.7%。5月份,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0%以上,綠色轉型既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生產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明顯,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協同發展成效正不斷顯現。

“四梁八柱”逐步完善

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現代化之路拉開序幕

麋鹿群奔跑在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內。湖南省水利廳供圖

麋鹿群奔跑在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內。湖南省水利廳供圖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走好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綠色發展如何實施、方向在哪裡,都成為今年工作重點之一。

圍繞著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推進。

空間規劃“多規合一”,形成了以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使命,以《關於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關於嚴守底線規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等政策為支撐,統籌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當下與長遠、整體與局部等關系,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成效明顯,“今年上半年,在河湖生態復蘇方面,水利部實施了洞庭湖生態修復試點工程,通過疏浚、植被恢復等措施,解決試點湖區淤積嚴重、行洪不暢、生態退化等問題。”7月12日,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在“2023年上半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上說。

工信部通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等六方面轉型,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於《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進一步擴大工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范圍。

“四梁八柱”逐步完善,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前所未有。7月1日,《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正式施行,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紅線”,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堅守的底線。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童昕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綠色轉型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關鍵是要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以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為基本方向,營造健康的生存環境,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實現生態環境的恢復重建。

“在保護措施上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童昕說,其中實現雙碳目標成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既體現了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也為綠色轉型創造市場激勵機制和制度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國的綠色低碳發展的經驗,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奏響綠色低碳發展“交響樂”的序曲。

“綠色觸角”逐漸延伸

降碳減排理念深度融入各個領域

今年6月,在2023夏季達沃斯論壇,活動首次實現了100%綠電供應,場館方與新能源發電企業完成綠電交易電量100萬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320噸,減排二氧化碳800噸。

天津電力交易中心市場部主任邢立功表示,這次交易是基於綠電交易平台區塊鏈技術,后續還將頒發綠色電力証書,確保每一度綠電都可驗証、可溯源。

如今,綠色發展的觸角正在向各行各業延伸。自動化岸橋智慧運轉、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往來穿梭、風力發電機可滿足整個碼頭的清潔能源利用……作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集智慧、綠色於一身。

“這座‘智慧零碳’集裝箱碼頭,具有智慧程度最優、裝卸效率最高、綠色低碳最佳、適用范圍最廣的特點。”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公司信息部經理劉喜旺介紹,今年上半年,天津港已投產風力、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到42.9兆瓦,年發綠電約90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8.97萬噸。

天津港內,停靠船舶正在卸貨。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天津港內,停靠船舶正在卸貨。人民網 歐陽易佳攝

近年來,中國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路徑。除了港口作業之外,降碳減排的理念已深度融入各個領域。

綠色工廠遍地開花,綠色工業園競相涌現,夯實我國綠色制造體系構建的著力點。截至今年4月底,國家層面共創建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綠色工廠能耗水平整體優於能效標杆水平,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節能減排新增注冊相關企業24.8萬余家,同比增加247.4%。

新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消納水平穩步提升。今夏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在電源供給中,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佔到近三成,成為電力可靠供應的重要保障。1月至5月,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突破8億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用率達到96.6%和98%。

新型能源體系不斷完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黃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新能源基地﹔依靠豐富的海上風力資源,山東半島、長三角等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區水電基地為依托,川滇黔桂、藏東南兩大水風光綜合基地也正在加緊建設。

綠色發展初心不變

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華潤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一角。受訪者供圖

華潤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一角。受訪者供圖

廣西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在華潤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這項基於“熱電聯供”的循環發展新模式,正在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產業園區內,啤酒廠所產生的中水由電廠消納﹔電廠產生的粉煤灰、脫硫石膏由水泥廠回收利用﹔啤酒廠所需的水、電、蒸汽全部由電廠供給,排出的硅藻土、酵母泥、酒糟等循環交付水泥廠摻燒處理,實現電力、水泥和雪花啤酒三家企業工業廢棄物、污染物的循環利用,每年節能降耗標煤29萬噸,節水78萬噸,廢水處理復用263萬噸。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証統一、相輔相成的。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圍繞“雙碳”目標,從循環經濟到節能降碳,一項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推進。

一批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項目相繼取得技術突破:餐廚垃圾及濕垃圾就地原生態生化處理、可在全過程循環回收的高安全型綠色鹽水儲能電池、面向未來城市和新型社區打造的智慧能源網示范工程、用新型材料研發制作的石墨烯化肥……讓科技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讓雙碳落向實處。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貢獻者。上海液光市容環境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其灃認為,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搶佔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制高點,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面,通過不斷創新技術,已經形成了垃圾可就地原生態生化處理,處理過程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讓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有了技術突破的信心,同樣需要有“啃硬骨頭”“下狠功夫”的決心。今年上半年,多省份通報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況,要求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調查處理。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業內專家表示,治理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等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正以堅定的信心決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力量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綠色發展之路其修遠兮,生態環境穩中向好仍待求索。新時代新步伐,綠色發展需要久久為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繪就綠色青山,共建美麗中國。

相關報道

打破桎梏壁壘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按下加速鍵

活力走強結構更優 我國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符合預期

筑牢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入快車道

減負擔、穩預期、強信心 稅費支持政策顯成效

(責編:楊虞波羅、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