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提振年”下半場開啟 多項利民措施在路上

“消費提振年”進入下半場。國家發改委日前出台《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6個方面提出20條提振消費的具體舉措。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促消費政策不是“掏空錢包”“透支需求”,其出發點是幫助居民節約開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買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
李春臨說,上半年,我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國內旅游總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3.9%、95.9%,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我們也注意到,一些消費品類增長勢頭仍不穩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一些領域消費體驗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力。”李春臨表示,出台《措施》就是希望通過優化政策和制度設計,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
今天的吹風會也介紹了促進汽車和電子產品消費、家居消費的舉措。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為促進電子產品消費,工信部有4個方面舉措,包括研究制定推進視聽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繼續豐富虛擬現實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開展暢通消費電子內循環系列行動,以及加快釋放特定群體消費潛力。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介紹,商務部將從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3個方面發力,“聚焦老百姓在家居消費、家裝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急難愁盼問題,涉及樣板間、回收站、儲藏室、周轉房等,引導企業在這方面進行探索,更好滿足老百姓對品質家居生活需要”。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況旭說,市場監管總局將從建制度、守底線、拉高線3個方面入手,著力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推動消費提質擴容。在制度建設方面,將聚焦盲盒經營、免稅品網購、新能源汽車等新業態,出台規范指引、開展行政指導、實施缺陷產品召回,指導免稅、盲盒、電商等新興領域改善售后服務。
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75萬億元,同比增長8.2%。“從多個領域看,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恢復。”李春臨表示,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中國經濟的航船一定能夠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記者 朱彩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家出台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 形成促進消費一攬子政策體系
- “促消費政策不是所謂的‘掏空錢包’‘透支需求’”“持續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居民消費意願、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的有效手段”“改善消費環境是恢復擴大消費的一個重要支撐”…… 近日,《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經國務院同意,已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各地方、各部門,並向社會公開發布。 7月3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況旭介紹了《措施》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