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智聯招聘:新能源汽車產業需優化人才培養 跨界求職要打造核心競爭力

2023年09月06日17:06 | 來源:中國網科技
小字號

原標題:智聯招聘李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需優化人才培養,跨界求職要打造核心競爭力

9月2日至6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期間,智聯招聘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正式發布《2023年汽車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智聯招聘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強與賽迪產業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昊、賽迪產業政策研究所汽車研究室主任董峰、賽迪產業政策研究所汽車研究室副主任朱鈞宇等嘉賓蒞臨現場,共同解讀報告,並與眾媒體展開互動交流。李強建議,汽車產業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引領、優化人才培養、引導人才流動,以促進汽車行業人才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3年汽車產業人才發展報告》發布,新能源領域供需兩旺

報告顯示,今年1至7月,汽車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領域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18%。從區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能集中區域加速“搶人”,其中合肥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最高,達到了近5成。近年來,合肥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並由政府主導在全國各地招才引才,這為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合肥所處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汽車產業的高地,李強提到,長三角汽車產業鏈優勢明顯,特別是零部件供應鏈“已經牢牢站穩腳跟”。他認為,未來長三角汽車產業發展會持續提速,不僅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強,也會反哺到整個省份、整個行業的發展,車型的研發、產業鏈的成長等速率會更快更高。

供應端同樣呈現上升趨勢,報告顯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5%,遠高於招聘職位數漲幅,這反映出行業人才供大於求的現狀。李強分析說,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人才一是來源於傳統汽車領域的人才轉型,二是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員。這一狀況下,行業人才競爭壓力較大,特別是轉型相對容易的全媒體運營、傳統媒介採購等非技術類崗位的競爭尤其激烈﹔高技術崗位競爭相對平緩,如車載系統研發、汽車設計/制造工程師。

從企業類型看,合資車企崗位競爭最為激烈,求職競爭指數達130.5。李強解讀道,這是因為許多求職者認為合資企業有穩定的保障,且相對於外企,企業氛圍更加寬鬆,工作也沒有那麼“卷”,所以很多人願意選擇合資車企。而受求職者青睞的國企則在汽車行業“遇冷”,求職競爭指數以75.5排在四大類型車企的末位。李強認為,“這反而為很多人提供了機會,求職者想去新能源行業的話,可以去國企投遞。”

建設汽車人才隊伍需注重科技引領、產教融合及人才流動

汽車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引擎,報告發布與媒體交流中,王昊和李強就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帶來建議。近年來,我國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王昊表示,政策的落地需要一個傳導過程,但支持、引導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的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新能源汽車是電動化最好的平台載體,用戶對車載屏幕、車載傳感器等智能功能的需求,可能會帶來相關崗位需求的變化。他呼吁政府提早布局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工作,推進相關政策落地。

李強提到,汽車產業一要更加注重科技引領,車企需要圍繞核心技術選拔培育關鍵崗位技術型人才,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二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目前非技術崗位人才相對過剩,核心技術人才供給相對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這一人才結構性矛盾可通過高校學科設置、社會繼續教育、企業內部培訓的變化而得到改善。三要有序引導人才流動,引導人才在不同地域、不同類型車企、不同崗位中有序流動、合理配置,使人才、地域、企業、崗位供需匹配更加精准。

產教融合是汽車產業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式,王昊分享說,國家政策已經在從供給端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比如提倡職業教育、大國工匠等,通過政策引導院校開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李強認為,以往產教融合側重依賴學校,由學校將經實踐論証多年后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這樣的產教融合模式需要改變,“企業要和學校密切結合,針對企業需求,學校應該從現在開始就調整教學計劃,而不是等多年后技術成熟,學校才開始培訓。如果那樣,企業可能已經用了新的技術,到時候又會有知識脫節的問題。”在合肥、上海,除了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外,學生也會學習“+1”課程,“+1”課程由來自企業的教師授課,“未來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可能向這個方向發展。”

針對求職者跨界進入汽車行業的期望,李強提醒說,跨界前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備,“新能源汽車行業雖然有些崗位進入門檻較低,但競爭壓力會比較高。”求職者應當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比如自己的算法上很有優勢,就可以從傳統互聯網企業的算法崗位跨界到新能源汽車,技術是相通的,只是業務邏輯不同。”

如今,數字化浪潮奔騰不息,汽車產業同樣在數字化驅動下發生巨變,車企的管理模式亟需進化。李強建議,企業文化要向數字化演進,讓組織和雇員共同蛻化、擁有共同的遠景。同時,鑒於數字時代員工學習能力更強,企業培訓也要與時俱進,快速應用新技術、新工具。面向職場人,李強建議要提升創造性,以開放態度接受與人工智能工具協同工作。

透過汽車產業旺盛的人才供需,可以窺見產業發展的澎湃活力。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新發展期,也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得益於人才和數字技術的強勁支撐,產業有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抓住彎道超車機遇,實現跨越發展。

(責編:曹淼、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