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國家主旨報告首次發布 為國際地熱發展提供新思路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王紹紹) 9月15日,2023年世界地熱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是中國首次承辦此項國際盛會。會上,首次發布了地熱能國家主旨報告——《中國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在清潔供暖需求的強烈作用下,中國逐漸形成了以供暖(制冷)為主的地熱發展路徑,為國際地熱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1年底,中國地熱供暖(制冷)能力達到13.3億平方米。未來幾年,中國北方地區地熱清潔供暖、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熱供暖(制冷)、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熱發電仍將是產業發展熱點。
據了解,我國地熱資源豐富,資源量約佔全球地熱資源的六分之一,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的地熱直接利用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為地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借鑒。
大會還同步發布了《世界地熱發電進展》和《世界地熱供暖制冷進展》。
《世界地熱發電進展》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31個國家有地熱發電廠在運行,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土耳其是地熱發電利用前四的國家。全球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已經從1980年的2110兆瓦增長到如今的16260兆瓦,分布在197個地熱田,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均是水熱型地熱資源,全球共有3700個生產井,每口生產井的年平均產量接近3兆瓦時。未來,隨著全球迫切需要保住1.5°C的溫控目標,地熱發電會有廣闊前景。
《世界地熱供暖制冷進展》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球供熱和制冷熱能裝機容量相當於1.73億千瓦時,比2020年增加了60%,最大的領用領域是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其次是健康娛樂和旅游、農業和食品加工。其中,中國的增長最為顯著。2022年全球使用的地熱熱能為1476PJ(410TWh),比2020年增加了44%。
地熱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資源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節能減排效果好等諸多優點,在能源變革背景下具有獨特的“先發優勢”。發展地熱產業不僅對於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國家培育新興產業、帶動相關裝備制造國產化和工程技術業務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
“綠色低碳轉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地熱能儲量豐富、分布廣,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在我國能源低碳轉型中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各方應攜起手來堅定不移推動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自然資源部集中公開約談9個違法違規問題突出地市
-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歐陽易佳)9月15日,受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委托,國家自然資源專職副總督察在北京集中約談了2023年督察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河北省石家庄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浙江省溫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山東省臨沂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貴州省黔西南州、雲南省昆明市、甘肅省蘭州市等9個市(州)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面對面指出督察發現的突出問題,提出嚴肅批評,明確整改要求,督促地方政府壓實責任,加大整改查處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違法行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約談會上,國家自然資源專職副總督察要求被約談地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耕地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增強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踐行正確的政績觀,以實際行動做到“兩個維護”。…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