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姚建明
2023年10月10日11: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開局之年,隨著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國央企及其他企業等各主體都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下功夫,不斷探索新的發展理念和落地舉措。

2023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會”強調中央企業要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在產業布局優化、關鍵核心技術、產業生態、激發人才創造創新活力動力的體制機制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北京、上海、山東、海南等等多地政府也在加碼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和新業態,籌劃並落地了一批引領性和帶動性較強的重大項目。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國家及各地區產業布局優化和升級的要求,也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中國建設的必由之路。在這一方面,需要關注如下幾個重要問題: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石

數字經濟是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在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是助推各行各業發展,實現國家和地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全方面發展繁榮的推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抓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指出,數字中國建設要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建設數字中國需要在各行各業發力,也就是要通過數字技術(如數據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等)對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各環節的活動進行賦能,進而更好的創造價值。而數字技術的實現必須依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數據技術的實現離不開各種終端設備、傳感器設備、應用軟件等,需要新材料、高端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進行賦能﹔網絡技術的實現離不開數據的快速、穩定傳輸和存儲以及節能環保的數據中心,需要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新能源等產業進行賦能﹔計算技術的實現離不開各種算法以及強勁算力的支撐,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產業進行賦能等等,這些都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范疇。因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基石。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數字中國建設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實現發展的均衡與持續,這離不開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資源的合理聚集與重構。

從宏觀層面來看,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推進,很多地區都在大力探索發展數字經濟的創新舉措,探索如何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聚集資源、招商引資、吸納人才,重構地區的產業生態體系,構建新的競爭力和發展力。例如,2022年起,杭州聚力打造五大產業生態圈,重點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增長引擎﹔2023年10月,海南研究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撐“數字強省”建設工作,指出要圍繞服務海南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統籌考慮“數字強省”和“智慧海南”建設,不斷補齊短板、打造長板,穩住存量、引進增量,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作出獨特貢獻等等。

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通過數字技術賦能企業的全方位經營管理活動,實現降本和提質增效﹔還需要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實現企業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這一點,對於國央企而言更為重要。例如,《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3年來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國務院國資委正在部署推進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10月4日,國資委發布消息稱,今年1至8月份,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超8400億元,同比增長約30%,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有力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可以看出,不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來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意識到數字化轉型不單單是一個主體的事情,而是要把自身的轉型事業同地區、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協同起來,共同為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做好產業和社會協同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僅僅考慮產業和企業自身的問題,更需要做好產業和社會協同、共同發展的問題。近些年,某些地區盡管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下足功夫,但經過若干年的招商引資,相關產業資源和人才還是難以引入,如某國家級園區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多年,但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在於沒有充分考慮如何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協同、共同發展的問題思考清楚。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各種戰略性資源的支撐與賦能,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缺一不可。從宏觀層面看,一個地區不具備吸引人才的動力,資金、技術、市場都是很難跟進的。產業發展需要建立在產業生態基礎之上,需要包括人文社會等環境因素的賦能在內。從微觀層面看,企業在拓展戰略新興產業方面也應該更多的和自身的主業相互協同和賦能,同時更好的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中關聯企業的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

(責編:趙竹青、章斐然)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