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孔院”院長劉素玲:留戀播種漢語之花的這段美好時光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朱虹、鄧潔)在美麗的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繁華的步行街對面就是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共和國漢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白大孔院”)。校園入口處的孔子銅像,是明斯克市一道奪目的人文景觀。
白大孔院成立於2006年7月5日,2009年11月由大連理工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合作共建。這裡為許多當地熱愛中文的人提供了學習機會,已從原來一名教師幾個學生的小小課堂發展到擁有4個標准化孔子課堂、6個教學點以及3407名注冊學生的白俄羅斯最大的漢語教學機構。17年間,共有15000名學員在孔院本部及下設課堂學習,收獲了無數好評。
“這是我第二次任職白大孔院的中方院長。上一次卸任后,以為很難再有機會回到這裡。”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的副教授劉素玲是一名地理學博士,她原本主攻的是科研與教學,因為來白大孔院任職,從此改變了事業發展的重心。“2019年我再次接受任命,擔任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共和國漢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后,明白這裡與我已建立深深的情感連接,我在其中深感驕傲與責任。”
兩次任職,心境卻截然不同
走進白大孔院中方院長劉素玲的辦公室,房間干淨、整潔、有序,但並沒有特別的布置﹔辦公室的牆上挂著半面牆的課程表,孔院畢業生送給她的畫,獲得的獎狀,還有中國地圖、白俄羅斯地圖與世界地圖。這一切,連接著過去的她與現在的她。
“辦公室最多的是文件和一些書籍,並沒有特別擺放什麼。關於中國的文化元素,在外面的陳列區,老師們用了更多的心思去布置。”劉素玲接受記者採訪那天,正好是她50歲的生日,桌上擺著孔院老師們為她准備的鮮花還有蛋糕,她還特意穿了中國紅的西裝,“這裡工作環境溫暖、善意、熱情。”
2012年3月8日,劉素玲剛到白俄羅斯任職后,趕上了當地慶祝國際勞動婦女節,這樣的熱情讓她記憶至今。“他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送了我玫瑰花。那時國內還沒有收到過這樣的節日禮物,讓我一下子放輕鬆了不少,畢竟剛來孔院工作的時候是懵的。”
從教學工作到孔子學院的管理者,對於剛任職的劉素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身份轉變。“3月正好是需要做預算和年度任務安排計劃的時候,當時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劉素玲說剛接手工作時,雖然沒有太強的意識,但理科的教學思維、實驗思維幫助了她,很快就分解目標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挑戰。“曾經在俄羅斯留學,對當地的情況比較了解。這是學校派我來的關鍵因素。我也很想回饋學校的培養。”
“第一步,嚴格按照孔院總部制訂的任務框架來逐步推進,但很快發現因為時差和辦事風格不同,我在這當中扮演的溝通角色、決策角色,遠比想象中的更復雜。”劉素玲意識到,她要推動更多適宜當地的教學項目順利落地,這與過去的教學工作完全不同。“雖然白俄羅斯教育部一直在努力培養中文教師,但由於工資低等原因,中文教師數量不足,所以很難為本地培養更多的中文教師。直到2016年,孔院的白方院長托濟克教授的到來,促使白大孔院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在托濟克的積極推動下,針對白俄羅斯漢語教師嚴重不足、中小學教師工資低很難留住漢語好的人才等問題,托濟克教授提出了“將白俄羅斯中小學現有的其他語種外語老師擇優培養成為漢語老師”的解決方案。“這大大推進了白俄羅斯漢語教學及孔子學院的體系建設,還為孔子學院發展提供了場地、師資、經費等多方面的重要保障。”劉素玲說,在明斯克工作期間,兒子決心來白俄羅斯讀高中陪伴她,給予了她很多安慰。很快,時間到了2017年9月,劉素玲結束了在白大孔院的第一次任職,她可以回家了。“回去以后,我踏踏實實睡了十天,太開心了。”
2019年3月,劉素玲如願通過了外交官的考試和培訓,接到了外派的實習通知﹔然而,與此同時她也接到校方的另一個消息:“白大孔院需要你,學校派不出更合適的人了,你還得去任職。”
同一天的兩個消息,讓本來准備開始新生活的劉素玲陷入了沉思。“50歲以上就不能繼續考取外交官了,如果我再去孔院任職,回來以后就會錯過自己的外交官夢想,這是矛盾的選擇!”
“劉老師,我們很期待、也很需要你回到白大孔院。老朋友托濟克院長也熱情的邀請我。”陷入糾結的劉素玲,最終選擇了回到白俄羅斯任職。“兩次,心理差別很大。第二次,大家的熱烈歡迎和迫切需要非常觸動我,就連丈夫都勸我說,孔子學院需要你,這是值得去做的事業。”
兩次合作,彼此已是最好的伙伴
2019年9月,劉素玲再次回到白俄時,老朋友托濟克院長給予了最熱情的歡迎。她說,托濟克院長本人所給予她和中方團隊的極大支持,是最讓她感動的。
“我在白大孔院先后工作了近10年,很多白俄朋友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友好,真誠、善良、平和又很優雅。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孔院的白方院長托濟克教授。”劉素玲坦言,“托濟克教授談起中國的歷史、文化、現代經濟發展成果如數家珍,應該說他對中國的了解比很多中國人還深入,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他是我接觸到的外國人中,最熱愛和了解中國的,沒有之一。他在白俄羅斯積極推進漢語教學及孔子學院體系建設,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白俄宣講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積極響應者和推介者。”
最讓劉素玲敬佩的是,74歲的托濟克教授是白大孔院每天最准時上班的人,並且是上班最早的人。“他想方設法推進白俄羅斯的漢語教學。而且他不是隻提建議,是從設計到實施全過程一直投身其中,全程在線。中國歷史和中國國情學這兩門課,他都親自授課,並持續更新課件,希望吸引更多的學生來聽。”
劉素玲說,每年的本土教師班學員從招生到畢業全過程都是托濟克教授在管理,全都親自把關,即便是本土教師班的老師們畢業之后,他仍繼續跟老師們保持聯系,幫助大家解決在漢語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保証漢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托濟克教授的帶領下,2019年,白大孔院被孔子學院總部授予‘示范孔子學院’稱號,這是極大的鼓舞,他用超凡的忘我精神和工作熱情點燃著每一位孔院人。”
“她是非常優秀的合作者,為白大孔院的發展作出了很多的貢獻。”談及劉素玲老師的工作,托濟克教授眼神中也是抑制不住的贊美之情,“她很了不起。”
“劉院長注重鼓勵自主,培養教師們獨當一面的能力。在老師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解決老師們的問題,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在白大孔院的中文老師馬莉娜眼裡,劉素玲給予了年輕教師很多的鼓勵。
今年9月11日,劉素玲獲得了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榮譽証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校長安德烈·科羅爾教授為其頒獎。這份榮譽証書,是為了表彰劉素玲院長多年來在白俄羅斯勤勉認真的工作以及工作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証書應該是屬於孔院的,這也是對所有老師的認可。”劉素玲非常珍視這份榮譽,她希望自己能像托濟克教授一樣永遠保持熱情。“目前孔院有31名中國老師,15名白方老師,差不多是2:1。幾年前,我們孔院的老師還全部都是中國老師,隨著對本土教師的培養,相信這個比例會逐年降下來,最終變為本土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隊伍。”
在採訪中,我們問她:如果有一天離開白俄,最留戀這裡的什麼?劉素玲說,自己會非常留戀白大孔院良好的工作氛圍,留戀學員們帶著白俄口音的讀書聲,留戀跟中白方教師們一起奉獻愛與青春、播種漢語之花的這段美好時光。
(責編:孫紅麗、呂騫)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