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
榮昌生物CEO房健民:以創新為驅動 打通藥物到臨床“最后一公裡”難題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推薦語:
為更好發揮宣傳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顯中國企業家的思想力與領導力,中上協聯合人民網共同開設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欄目,邀請上市公司“掌門人”共同探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之路。
本期“封面人物”邀請榮昌生物制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接受訪談。作為一家“A+H”兩地上市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榮昌生物以創造藥物臨床價值為導向,為自身免疫、腫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提供臨床解決方案。
榮昌生物秉承自主創新、差異化與全球化的發展戰略,持續優化科研頂層設計,以自主研發的專業技術平台為支撐,積極組建技術人才隊伍,建立了端到端的創新生物醫藥研發與產業化體系,為國產創新藥拓展國際市場“版圖”做出了積極探索。
一粒新藥歷經了早期、臨床研究、注冊申報等多個階段才能獲批上市。在業內,一直流傳著“雙十”的說法,意即新藥的研發平均需要耗時十年、耗資十億美金。從2018年組建至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了136款創新藥上市。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與人民網共同推出的欄目“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邀請榮昌生物制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接受訪談。採訪中,房健民表示,要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鼓勵藥物原創性研發,鼓勵具有高臨床價值的創新藥上市,更好地惠及中國和全球患者。
榮昌生物制藥(煙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左)接受人民網訪談。張新攝
加快創新藥上市步伐
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著眼醫藥研發創新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給予全鏈條支持,鼓勵和引導龍頭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德邦証券研報指出,當前,國內創新藥領域利好政策不斷,各大藥企的研發技術也不斷提升,創新藥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
房健民認為,創新藥物的研發涉及冗長的產業鏈,涵蓋從早期研究到商業化生產等各個環節。“早些時候,我國在新藥創新領域的法規、法律和規定尚不健全,導致創新藥物相對較少。之后國家監管機構不斷調整優化藥物審批和申報流程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生物藥物的創新,加快了我國藥物創新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從模仿、跟隨逐漸進入到引領階段,創新藥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源頭創新越來越接近或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新藥研發行業現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房健民說,“新藥研發行業正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創新研發積極活躍,創新成果顯著。”
房健民認為,雖然新藥研發正“步入正軌”,但創新藥成果轉化卻相對滯后。“許多醫藥產品實際上都是通過大量基礎研究轉化而來的,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大量專利和技術在發表之后被束之高閣,無法實現轉化。”
“產學研結合,是醫藥創新的必由之路。”對此,房健民認為,應加強與醫院、高校、研究院和其他各類機構合作,“通過基礎研究的合作,可以知道新藥物試劑針對哪個靶點、哪個環節、哪個分子,有了分子之后,可以做臨床試驗,真正了解藥物機理、安全性、有效性,為后續進入市場打下基礎。”
瞄准大健康時代航向
夯實國民經濟“壓艙石”
當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升級,全球醫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塑,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
數據顯示,過去10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0%,2022年生物醫藥行業規模超過3萬億元。
10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力愈發強勁,在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新突破。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亟須把握當下重大窗口機遇期,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加速從醫藥制造大國向醫藥創新強國邁進。“作為一家創新型生物制藥上市公司,我們堅決守護百姓健康,擔當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房健民說。
榮昌生物業務的發展壯大,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長遠看,生物醫藥市場廣闊。”房健民說,下一步,榮昌生物將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不斷加快創新藥研制步伐,充分發揮國民經濟“壓艙石”作用,努力讓國產創新藥早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