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解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一: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

2023年11月02日14: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了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此次會議有哪些新提法、新布局?傳遞出了我國金融發展的哪些脈絡?對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哪些影響?對此,人民網邀請監管人士、行業專家一起,圍繞會議進行分析解讀,聚焦高質量金融服務“路線圖”。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黃盛)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多位業內人士向人民網財經表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斗力為重要支撐,以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為重點,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明確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備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將不折不扣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金融工作各領域、各環節。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向人民網財經表示,在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十字路口”,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為繼續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必須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緊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黨的領導,站穩人民立場,確保金融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要不斷提升金融工作的專業性,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業,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

也有業內人士向人民網財經表示,會議對金融工作在國家整體戰略中的地位進一步提級。同時,金融強國提出后,金融工作上升為國家發展的新高度。這是黨中央在綜合研判當前發展階段之后作出的精准定位,並在防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方面,在方向指引上具有重要的穩定器意義。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人民網財經表示,當前世界格局下,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可謂時代的呼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GDP躍升世界第二﹔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國際專利授權量全球領先,重大基礎研究不斷突破。在經濟強國和科技強國背后,我國金融卻“大而不強”,不僅與經濟和科技實力不匹配,與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第二大保險、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規模地位不匹配。因此,溫彬認為,建設金融強國,必須要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從歐美等發達國家“金融強國”的特征來看,既包括開放的金融市場、豐富的金融產品、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等要素,也有國際金融規則制定權等。

溫彬表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以服務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需要提供高質量的國際金融產品,數字化的金融基礎設施,為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促進各國實體經濟發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升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作為關乎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的我國金融系統最高規格的會議,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為我國下一階段的金融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向人民網財經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體現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會議對未來一段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本次會議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能力的一條主線。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根本,通過改革、調整和優化金融供給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李斌認為,要加強金融宏觀調控,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推動金融機構改革,促進規范健康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優化融資結構體系,改善金融服務效率﹔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提升金融服務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水平﹔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斷優化金融生態,提升金融供給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不斷發力健全資本市場功能。中國証監會市場監管一部主任張望軍表示,圍繞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戰略任務,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聚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鍵目標,推動股票、債券、期貨市場協調發展﹔還要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支持上海、深圳証券交易所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質量建設北京証券交易所,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此外,張望軍還表示,証監會將持續完善發行、上市、交易、並購重組、退市等基礎制度,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增強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普惠性﹔還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要繼續以擴大內需、提振信心為重點,加快經濟良性循環的恢復與加速,為“由大到強”金融高質量發展轉型提供良好的經濟“土壤”。

 

(責編:王震、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