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譜寫交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2023年11月08日09:1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走進雲南昭通市威信縣扎西紅色小鎮,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棟錯落有致、極具地方特色的穿斗式木結構、川南民居風格的建筑,屋檐下挂著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紅燈籠。沿著小鎮平坦的石板路前行,不但有廊庭、戲台、小型門樓、水體、紅軍井、水車等特色建筑,還有本土特色美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來這裡觀光旅游、拍照打卡。

苗族篝火、蘆笙舞、打糍粑等一系列獨具地方特色的體驗活動,更是吸引不少游客一起互動,小鎮裡游人如織、人頭攢動,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景象。

扎西紅色小鎮立於城,隱於市,一頭連著城市的繁華,一頭連著記憶。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集結雲南省威信縣扎西,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灘庄子上、扎西鎮江西會館連續召開了在黨史、軍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扎西會議”,為這裡鐫刻下了深厚的紅色記憶。如今的扎西紅色小鎮更是把紅色基因與現代文化完美融合,散發出獨特的紅色魅力。

“威信縣地處大山深處,因交通基礎建設落后,群眾出行不便,使得人們長期處於貧困狀態,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威信紅色旅游的發展。”威信縣交運局局長李克江告訴記者,近年來,成貴高鐵、宜畢高速和昭瀘高速威信段建成通車,高鐵、高速的“到來”讓一向落后閉塞的威信實現新跨越,與昭陽、宜賓、瀘州、畢節等周邊城市形成兩小時經濟圈,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得到徹底改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威信縣境內公路通車總裡程3616公裡,建成“四好農村路”,10個鄉鎮實現“鄉鄉通油”,83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暢”,1671個村民小組實現“組組通達”。

扎西紅色小鎮可以說是昭通市近年來交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昭通市規劃建設26條1600公裡的高速公路,著力打通內聯外通骨架網,構建“二、三、四小時交通圈”,有效縮短昭通與周邊州市車程,帶動外地游客紛紛通過高速快捷通道進入昭通觀光旅游,促進昭通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昭通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昭通市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破冰之旅,全力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把交通優勢轉化為旅游優勢和經濟優勢。

2017年建成通車的大山包一級公路,是19200公頃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旅游開發的大動脈,催生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特”的鄉村文旅景點,向世人揭開了深藏已久的大山包的神秘面紗。

這條“直上雲霄”的道路將昭通市區到大山包自然保護區車程從3小時縮短為1小時,將昭通市區附近著名的龍氏家祠、萬畝荷塘、彝族祭祖聖地、漁洞水庫、名櫻庄園、白虎山庄等人文自然景觀有機串聯成為昭通旅游重要樞紐。

便利交通條件很好促進沿途鄉鎮生態觀光農業發展,以昭通蘋果、馬鈴薯、花椒、核桃、蕎麥、冷涼蔬菜、黃牛、黑山羊、烏金豬、烏骨雞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遠銷省內外。

在水富市雲富街道高灘村,魚塘、葡萄園、藍莓園、草莓園散布於青山綠水間,山坡上開滿了金絲黃菊,呈現出一幅和諧、幸福的畫卷。

原本不知名的小山村,如今已經被打造為集農事體驗、綜合研學、庫塘競技垂釣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綜合體,煥然一新。“如今,交通便利了,游客從水富市過來不管是開車還是騎電動車,最多隻需要十分鐘,每逢周末,景區會吸引眾多的游客來拍照、游玩。”水富市雲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露告訴記者,高灘村“城市田園”景區自2023年3月開始試運營,截至目前,已累計吸引雲貴川渝等地自駕游客9萬人次,實現營收1200萬元。

交通運輸與旅游業發展密切相關,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條件,推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是交通運輸和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旅游交通服務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旅游旺、產業興,交通運輸是“助推器”。近年來,我國交通部門聚焦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出台一系列舉措擴大高速公路服務范圍,提檔升級干線公路,延伸拓展農村公路,大力發展“公路+”模式,不斷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但促進了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還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產業因路而興,村庄因路而美。如今的交通不再單純是出行的路徑,而是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一張張特色的名片。俯瞰華夏大地,一條條鄉村產業路,串起了一個個山區村寨增收致富的夢想﹔一條條高鐵高速路,加快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跨越騰飛的步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保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責編:羅知之、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