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推動全球合作 開放融合促進互利共贏
人民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栗翹楚)11月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在同期舉行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開放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上,中外嘉賓一致表示,《報告》已成為觀察世界開放態勢的一個窗口,《報告》不僅創新性地推出世界開放指數,還提出了“合意開放度”“開放度U型演進”“開放能力”等創新理論,填補了學術領域的研究空白。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致辭時表示:“根植歷史,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先試點試驗、再總結推廣,是我國過去45年重要的改革開放經驗。今年也恰逢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十年來,自貿試驗區率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
周小川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通脹債務高企、能源糧食危機等多重負面因素接踵而至,對全球開放造成“立體式”沖擊,深刻改變世界開放格局。在此背景下,開放“鏈條”加快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從成本、效率優先轉向更加注重安全和韌性﹔開放“版圖”逐步改變,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尋求開放的願望更加強烈,需求更加迫切﹔開放“治理”挑戰增多,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遭受沖擊。推動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和發展的正軌,已經成為全球焦點和當務之急。
“展望未來,開放是把握時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周小川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應用層出不窮,深刻影響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蘊含巨大的開放合作機遇。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在致辭中表示:“目前,經濟全球化進入盤整時期,碎片化、陣營化的風險仍然存在,但隻要貿易還是雙方互惠,隻要資本還是全球逐利,全球化就不會停止。”
陳德銘表示,從客觀動力看,科技變革正在積蓄力量,特別是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服務全球化不斷加速﹔從主觀意願看,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共同開放。
當前,世界正經歷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經濟復蘇分化,通貨膨脹、糧食危機、能源安全等相互交織,加深全球發展失衡。“我們要看到,當前的‘全球分裂’並不同於昔日的‘平行體系’。歷史地看,搞自我封閉,阻滯國家間經貿往來,違背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現實地看,各國經濟高度依賴、利益深度融合,無法分開。由此說明,以制裁斷鏈遏制他國生存發展的路,既行不通、也走不遠,以開放融合促進互利共贏的路,才能越走越寬廣。”陳德銘說。
法國前總理、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讓-皮埃爾·拉法蘭,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副主席哈維爾·加西亞,非盟委員會經貿委員阿爾伯特·穆昌加也在論壇上圍繞相關議題發表了致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