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專家:應聚焦五方面重點任務

2023年11月23日18:1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許維娜)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推動消費端節能降碳,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手段。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推動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該文件明確了總體目標、工作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以及組織實施要求等。

中國質量認証中心副主任徐少山認為,《意見》對規范有序開展國家碳足跡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歐美涉碳貿易壁壘沖擊、加快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大力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對此,徐少山表示,《意見》重點聚焦當前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制度不健全、方法標准不完善、背景數據庫不完備等問題,提出了建立符合國情實際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主要原則、近中期建設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

徐少山同時表示,《意見》聚焦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政策的短板弱項,系統部署了核算規則標准、背景數據庫、碳標識認証制度、碳足跡應用場景、國際銜接互認等五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准。針對目前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准不完善的現狀,由行業主管部門綜合研究提出擬優先制定核算規則標准的重點產品名單,指導有關行業協會、企業、科研院所等研究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並由主管部門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准採信清單,為企業和第三方機構提供統一規范的核算方法。

二是加強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針對目前碳足跡領域背景數據庫以國際供應商為主、國內數據庫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實際,《意見》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和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工作需要開展相關行業背景數據庫建設。在特定行業領域,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科研單位等依法合規發布細分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此外,考慮到目前國際數據庫普遍高估我國電力排放因子等背景數據,《意見》提出鼓勵國際數據庫與國內運營主體開展合作,據實更新相關背景數據的任務要求。

三是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意見》首次提出將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規范的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明確碳足跡適用范圍、標識式樣、認証流程、管理要求等,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願開展碳標識認証,引導其在產品或包裝物、廣告等位置標注和使用碳標識。建立碳足跡認証制度有助於規范碳標識管理流程、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將對提升重點產品能效碳效、提高全社會節能降碳意識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意見》要求進一步豐富產品碳足跡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節能降碳診斷、政府採購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充分發揮產品碳足跡對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鼓勵大型商場和電商平台開展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和汽車等大宗消費品碳標識應用試點,通過多種渠道推廣使用碳標識,進一步豐富產品碳足跡的應用場景。待產品碳足跡管理制度相對成熟后,可考慮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採購需求標准,引導公共機構加大碳足跡較低產品的採購力度,進一步樹立節能降碳導向。

五是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互認。實現碳足跡互認是支撐國內企業順利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保障。碳足跡領域國際合作要堅持以我為主,充分發揮雙多邊對話機制作用,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產業完備的配套優勢,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在碳足跡核算方法和認証規則方面銜接互認。在標准制定方面,《意見》提出要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標准規則制修訂,加強對國際制度規則的跟蹤研究,結合實際將有關國際標准有序轉化為國內標准。

目前,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工作覆蓋范圍廣、涉及行業多、社會影響大,需要在推進過程中聚焦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明確任務責任分工,制定完善基礎制度,有力有序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對此,徐少山解讀稱,保障措施方面,《意見》從支持政策、能力建設、數據質量、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一是健全支持政策,行業主管部門將加強碳足跡核算規則標准的研制和背景數據庫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商用數據庫建設,支持金融機構逐步建立以產品碳足跡為導向的企業綠色低碳水平評價制度﹔

二是加強能力建設,有關部門將研究組建產品碳足跡管理專家工作組,組織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規范有序開展工作培訓,加強行業機構自身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

三是提升數據質量,加強碳足跡數據質量計量保障體系建設,鼓勵使用大數據、5G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持續提升碳足跡數據質量與數據採樣即時性。引入信用懲戒和退出機制,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實習生王婧玥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申佳平、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