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冬 能源保供”系列報道
提升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 多地探索“綠色”清潔取暖新方式
近期,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多地氣溫下降明顯,北方地區已全面進入供暖季。與此同時,供暖季也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期。如何既讓百姓“溫暖過冬”,又能讓“藍天常在”?
國家能源局此前組織召開的2023-2024年採暖季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北方地區各地各單位要落實保暖保供主體責任,全面動員各方力量,調動各類資源,提高協作效率,抓實抓細抓好採暖季清潔取暖各項工作,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記者梳理,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此前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溫暖過冬。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落地實施,每年下達清潔取暖改造計劃,將清潔取暖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以內蒙古為例,2021至2022年,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和巴彥淖爾市入選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城市,共可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48億元。2022年起,內蒙古設立清潔取暖專項資金,每年安排資金1.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清潔取暖項目實施。2023年,中央和內蒙古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14.23億元,累計完成上述四地清潔取暖改造21.26萬戶。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已有3700多萬戶居民實現了散煤替代,告別了“續煤掏灰”的繁瑣和“煙熏火燎”的鬧心,實行了清潔供暖。
在政策指引下,多家能源企業在多地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核能、地熱能、風電、光伏等清潔供暖方式正加速步入尋常百姓家。
“暖核一號”三期核能供熱項目投運。受訪者供圖
核能供暖迎來新進展。11月25日,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工程——國家電投“暖核一號”三期核能供熱項目正式投運,在給煙台海陽市供暖的同時,供暖區域到達威海乳山市,實現零碳熱源的跨區域互通共享。該工程可覆蓋乳山主城區630萬平方米,再次刷新了單台核電機組最大居民供暖面積紀錄,預計可替代原煤消耗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本供暖季,“暖核一號”供暖面積合計達1250萬平方米,可滿足海陽和乳山兩市約40萬人口的冬季清潔取暖需求。
地熱供暖日益受到青睞。本輪供暖季,中國石化地熱供暖能力超950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為北京、天津、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11個省市的百萬余戶居民提供地熱供暖服務,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70萬噸。除北京外,中國石油地熱供暖項目已經拓展到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10余個省,今年新增11個地熱項目同批“入列”全國冬供方陣。截至目前,中國石油2023年新拓展地熱供暖市場面積超4000萬平方米,累計建成投運地熱供暖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計劃到今年底再投運地熱供暖項目20個。
風電、光伏供暖進入更多家庭。“沒想到吹了一輩子的山風,現在也可以供暖了,室溫平均可達到24.5攝氏度。”家住內蒙古通遼扎魯特旗的劉曉斌高興地說。“溫暖”的背后,是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扎魯特旗供熱站源源不斷地將扎魯特旗風電場的“熱量”送至1.2萬戶家中。在河北省承德平泉市小寺溝鎮,當地百姓用上了國家電投推出的“分布式光伏+電取暖”用能模式。村民在家中安裝電採暖設備的同時加裝了屋頂光伏發電板,產生的電能優先供給村民取暖,多余電能送至電網。該項目每年貢獻綠色電力約900萬千瓦時,為小寺溝鎮1656戶村民額外增加超99萬元的清潔取暖補貼收入。
“清潔取暖工作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對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改善大氣環境、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意義。”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原則,重點擴大區域小管網集中蓄熱取暖,推廣蓄熱取暖和余熱供暖、相變儲熱等新型高效清潔取暖技術。利用棄風棄光電量,建設大型風電光伏供暖基地,發展“可再生能源+蓄熱電鍋爐”供暖,拓展電供暖市場,有效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
“迎峰度冬 能源保供”系列報道:
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 能源行業“開足馬力”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