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山水工程”累計完成生態修復治理面積8000萬畝
人民網湖州12月5日電 (歐陽易佳)據自然資源部消息,近年來,我國圍繞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
首屆自然資源與生態文明論壇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舉行,本屆論壇以“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交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出席論壇時表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近年來,自然資源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王廣華表示,在加強自然資源調查和資產管理方面,完成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全面查清我國陸地國土利用現狀等情況,統籌實施森林、草原、濕地資源調查監測,完成全國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新一輪海岸線修測等﹔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建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統一報告制度。
在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方面,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王廣華介紹,通過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確定18.65億畝耕地、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劃定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19萬平方公裡。
“我們圍繞‘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王廣華說,“完成了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近435萬畝,整治修復海岸線2000公裡,修復濱海濕地60萬畝,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自然資源部公布數據顯示,我國累計植樹造林10.85億畝、種草改良6.6億畝、防沙治沙3億畝、修復和新增濕地12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實現持續“雙縮減”,為全球貢獻了1/4的新增綠化面積。
“我們認真履行濕地公約、荒漠化防治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公約等責任義務,推進生態保護全球行動進程。”王廣華介紹,在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方面,通過參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等行動,發起全球濱海論壇﹔參與國家管轄范圍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協定等磋商﹔開展深海、極地科學考察,加快建設我國第5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向聯合國捐贈2000、2010、2020三版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服務全球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研究和可持續發展規劃。
據了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創新適用技術名錄(第一批)》在論壇上發布,案例梳理了我國生態修復領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術模式和科學舉措,以及各地在統籌管理、體制機制、資金籌措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等7個領域的31項技術入選。
據悉,為促進生態修復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調動各類生態修復主體技術創新積極性,提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科學化水平,2023年7月,自然資源部啟動了建部以來首次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創新適用技術名錄征集推薦工作。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密切關注名錄推廣應用效果,持續推廣應用優秀的生態修復技術,提升生態修復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