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二院706所發展紀實:賡續傳承航天精神 齊心譜寫發展新篇

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進的腳步永不停歇。1957年,國防部五院二分院電子計算機研究室(中國航天科工二院706所前身)應運而生,一代代706所干部職工賡續傳承、接續奮斗,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仿制到自主研發的奮斗之路。如今的706所已發展成為信息技術的主力軍、信創產業的國家隊,有力支撐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夢想的征途,閃耀如磐初心。706所全體干部職工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凱歌行進,始終與黨同心共向、與祖國同頻共振,朝著"建成世界一流的航天防務計算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宏偉目標奮楫篤行。
六十六載歲月,強軍報國志向更高
在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大堂內,擺放著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早期電子計算機,也是我國第一台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3機。這台"龐然大物"見証了我國計算機事業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強大的歷史。
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706所干部職工以志存高遠的豪氣和敢打敢拼的勇氣,在當時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邊學邊干邊建,不斷攻克難關,參與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3機)、第一台大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4機)。雖然103機、104機這兩型"元勛"計算機體積龐大,但計算速度和存儲容量還算差強人意,它們無疑是我國計算機史上劃時代的壯舉。
1960年,在我國西北大漠,一聲轟響刺破戈壁的寧靜,"1059"導彈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爭氣彈"開創了新中國導彈的"通天之路",挺起億萬國人的精神脊梁﹔1967年,706所科研人員用104機及時准確地計算出美國U-2高空偵察機的飛行軌跡,導彈一舉擊落入侵的U-2高空偵察機,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捍衛了祖國領空的尊嚴﹔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這些讓人銘記的歷史時刻背后,都有一份來自706所的算力支撐,凝結了706所干部職工矢志報國、艱苦奮斗的心血與汗水。
以103機、104機研制經驗為依托,706所完成了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119機的研制工作。119機的成功研制証明了中國有能力實現"別人有的,中國會有﹔別人沒有的,中國也能有"這一宏偉目標。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706所生於軍、長於軍,"科技強軍、航天報國"是706所干部職工矢志不渝的使命與擔當。706所始終秉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航天強國建設。進入新時代,706所聚焦服務軍隊"能打仗、打勝仗",在完成好航天型號裝備研制的同時,緊密參與信息化建設和智能化裝備建設,實現由"交裝備"向"交體系、交能力"的戰略轉變。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上,706所參研的多型裝備光榮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紅旗招展、鷹擊長空、航天神劍揚我國威,706所干部職工心裡有著說不出的自豪。
從仿制到自主研發,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從一窮二白蹣跚起步到新時代闊步向前,706所干部職工牢牢扣住時代的脈搏,不忘強軍報國初心,為國家鑄造國之重器。
六十六載歲月,產業拓展成效突出
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屆珠海航展上,706所展台前觀眾絡繹不絕。圍繞"計算、智能、安全"的主題,706所展出天熠筆記本、工控安防設備、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等眾多明星展品,憑借出眾的產品設計和技術實力,吸引大批觀眾前來參觀。2023年10月12日,在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新一代信創實訓室、智慧教室、干部人事檔案、商用密碼與安全實驗室等解決方案精彩亮相,全方位展示了706所多年來耕耘教育信創領域的雄厚實力。這些明星產品見証了706所產業發展的不凡歷程。
進入21世紀,在集團公司黨組和二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706所緊抓產業發展新機遇,將在國產計算機領域沉澱的智慧結晶進一步延伸,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實踐。
原始創新的道路無疑是艱難的。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團隊成員就翻閱各種書籍、資料,自編出一套厚厚的"寶典"﹔缺乏相應知識,團隊成員就每天抱著專業書籍勤補惡補﹔為了加快研發進度,成員們經常不分晝夜地測試、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在不斷學習與研制的過程中攻克了重重技術難關。
2010年起,706所信創產業發展大步走上了"快車道":研發出國產通用終端、一體機、筆記本等一系列計算機產品,打造出國內首個復雜、大規模國產信息系統"樣板間",初步實現了國產信息系統上線運行。
現如今,706所已成為黨、政、軍及企業用戶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開發了以"天熠"品牌為代表的桌面終端、辦公應用系統等軟硬件產品,用戶覆蓋60余家中央直屬機構和國家部委、31個省市自治區及30余家中央企業,已成為國內產品形態最全、體系最完善的信創產品供應商之一,位居國內信創PC整機企業排行和信創服務器企業前列,以航天技術為信創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五大業務板塊多元一體"發展,從立足永定路辦公樓到基本形成"一核多點"全國協同發展格局,706所"一盤棋"推進民用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出安保科技信息系統、射頻識別定位管控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力的技術成果,圓滿完成了國慶閱兵、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等國家重大活動安保科技建設任務﹔積極參與國家物聯網示范工程、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成功實現了從大型活動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縱深拓展,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防建設、服務國計民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六十六載歲月,改革創新從未止步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66年來,706所以重大專項、重點型號為代表,在慣性導航、網絡安全、軟件評測、高性能計算等多個領域取得輝煌成績,為我國構筑新一代空天防御體系貢獻力量。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實干者。回望706所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超越、自主創新的歷史。該所先后4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次榮獲國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榮獲國家、部委科學技術進步獎500余項﹔擁有國家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軟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防科技工業網絡安全創新中心、國防科技工業信息化技術創新中心等20余個國家級、集團級創新平台﹔多款信創產品和創新成果成功應用到軍隊、政府數字化建設中﹔保障了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組網等重大航天工程實施。一項項成績記錄著706所干部職工波瀾壯闊的創新歷程,歷代航天人接續努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點燃科技創新的新引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推動力。為使創新源泉充分涌流,706所著力推動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創新專項管理辦法,確定創新項目評價體系,制定考核獎勵規則﹔開展創新專項獎勵評選工作,鼓勵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原始技術創新、前沿技術探索等創新研究……
自2021年開始,706所每年都會設立數百萬元獎金激勵有突出貢獻的技術創新團隊、青年創新拔尖后備人才等集體和個人,構筑以創新能力、價值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2022年,706所投入數千萬元資金,設立創新實驗區,支持科技創新項目,鼓勵人才潛心鑽研、創新攻關,建立長期的創新投入機制和保障制度,讓科技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結出累累碩果。
六十六載歲月,愛黨愛國初心不改
夢想是藍色的,底色是紅色的。706所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作為航天強國建設和國防武器裝備建設的主力軍,紅色是706所最鮮明的底色,紅色基因始終是706所事業發展的根脈。
黨旗所指就是行動所向。66年前,昏暗的煤油燈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們學習黨的理論﹔如今,706所黨委和各級黨組織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車間、進班組。一次次滌蕩心靈的紅色教育、一場場人氣滿滿的學習研討,706所干部職工在黨的領航下前進,理想信念的火種代代賡續。
706所黨委構建"一三五"黨建工作體系,搭建黨組織"六座橋",持續推進"一支部一特色"創建活動,黨建工作標准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創新力持續增強,黨建創新優秀成果獲評全國企業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國企黨建品牌建設優秀案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姿態,爭做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的奮斗者、攀登者。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支隊伍就是一面旗幟。在2023年"七一"大會上,706所新成立的69支黨員突擊隊面向鮮紅的黨旗鏗鏘宣誓,他們中有在智能計算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在長達兩個半月的比測大考中脫穎而出的"鋒雲"團隊﹔有潛心研發高端自主SoC芯片的"芯動力"團隊﹔有不間斷出差超8個月、助力重點型號試驗圓滿成功的"紅色電波"團隊﹔有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星光見証、向陽而行"的"網絡利劍"團隊。他們聽令而行、聞令而動,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用行動繪就706所事業發展的最美畫卷。
人才是航天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証。706所堅持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持續優化人才"引、用、育、留"全鏈條,創新實施"五苗工程",從"選苗""育苗""墩苗""優苗""護苗"5個維度,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搭建人才成長階梯,先后走出3位兩院院士,累計5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更涌現出了一批以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共同為706所事業蓬勃發展貢獻力量。航天事業的希望在青年、未來在青年,706所為青年搭建成長平台,青馬工程、青年精神素養提升、青年助理、青年創新、導師帶徒……一系列"青"字號品牌工程激勵青年以青春之名立足崗位建功,用實際行動彰顯青春底色。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新征程上,706所將不忘"科技強軍、航天報國"使命,傳承航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計算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