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經濟“逆風前行”顯韌性 持續向好有支撐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2023年12月08日18:5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2%,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3.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5.9%……歲末年終,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回穩,一系列數據彰顯經濟增長活力和韌性。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戰勝困難挑戰、頂住下行壓力,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征,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展望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該負責人說。

宏觀指標的平穩表現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2023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呈現出加快恢復的態勢。多數經濟指標也持續呈現邊際改善的趨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在接受記者時採訪表示,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夠穩中有進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經濟的韌性得到了諸多支撐。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進一步把一致性評估工作做好,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具體來說,加大了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促進了消費和投資的擴大,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深化了改革開放,夯實了經濟安全根基,保障和改善了民生等六個方面的任務。

“經濟在爬坡邁坎、面臨壓力時,需要強有力的宏觀政策來助力其平穩運行和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魏琪嘉強調,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要推動形成各類政策的合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促進市場預期持續提振,實現預期與增長的良性互動。

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得益於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在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方面,聚焦經濟運行中的重點難點,陸續推出了一批務實管用的新政策新措施,在提高供給質量方面,出台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等政策﹔在擴大有效需求方面,出台了促進家居電子產品等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民間投資等舉措﹔在深化改革開放方面,出台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等措施,持續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激發釋放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國宏觀政策調控主要應該聚焦於哪些目標?魏琪嘉舉例稱:“我們需要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持續發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中,要形成‘穩’與‘進’的良性互動。”為此,應在“穩”和“進”兩個維度上找准路徑和方向,激發各類優質要素資源的潛力。

魏琪嘉表示,從“穩”的角度看,一是穩定預期,二是穩定投入。從“進”的角度看,要在鞏固、提升、融合、創新方面著手,把做強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轉化為有利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舉措。短期來看,關鍵是鞏固產業穩定恢復態勢,為轉型升級贏得寶貴空間。中長期來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還要著力推動一批具有基礎性、長遠性的制度建設。

在他看來,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有助於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打通制約產業經濟企穩回升的瓶頸,為產業經濟的穩健發展和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有利條件。

一方面,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助於為經營主體提供一個穩定的投資氛圍和信貸環境,對強化經營主體擴大有效投資的內生動力也具有關鍵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不僅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還包括許多結構性政策的協同發力,這適應了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持之以恆地推進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將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

擴大有效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手段。魏琪嘉認為,擴大有效投資,重在精准、要在及時。

具體而言,“精准”的關鍵是立足基礎設施領域,放眼全產業鏈,達到激活一子、盤活全局的政策效果﹔“及時”的關鍵是促進政策發揮效能,確保政策落實落細的過程更加順暢。同時,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辦法,不斷完善項目投資領域中的各項長效機制,著力防范化解投資風險。

對於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而言,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精准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推動新增發1萬億元國債等已出台宏觀政策持續落地見效,加強政策預研儲備,推動經濟在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編:孫紅麗、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