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雪都”產業轉型的科技密碼

【追著雪花看新疆】
◎實習記者 朱 璽
本報記者 龔 茜
寒冬時節,北疆大地銀裝素裹,冰天雪地中氣氛卻格外火熱。滑雪場、古村落,處處游人如織、自駕車絡繹不絕。近年來,新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因地制宜、尋找優勢,發展冰雪經濟,將“冰山雪山”變成“金山銀山”,帶動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科技日報記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走訪時注意到,科技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短視頻社交成就雙向奔赴
在將軍山和可可托海滑雪場,隨處可見全副武裝又個性十足的年輕雪友,其中很多人來自南方省份。是什麼讓他們對這萬裡之外的滑雪勝地心馳神往,願意長途跋涉而來?
“我是刷短視頻看到這個地方的,也了解了單板滑雪這項運動。”一名來自廣西的雪友給出答案。他告訴記者,自己通過抖音短視頻自學滑雪技能,這次來到阿勒泰圓了滑雪夢。
單板滑雪作為一項極限運動,被年輕人所追捧。他們將自己的滑雪視頻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吸引了更多同齡人前來。有著“中國雪都”之稱的阿勒泰抓住這一機遇,打造符合年輕人特質的品牌形象。動感的音樂、山頂派對,以及裝潢個性、“容易出片”的咖啡館,都彰顯著十足的“網感”,為的就是讓“小伙伴們”掏出手機,拍照上傳。
記者了解到,阿勒泰累計投入近70億元建設世界級高山、越野和野雪雪場。為提升服務質量,當地還開設從市區各大賓館直通雪場的運營專線車,為雪友帶來最佳體驗。
直播帶貨帶火特色農家樂
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闊克阿尕什鄉阿克烏提克勒村曾經是以種植打瓜、食葵和青貯玉米為主的農業村,農民人均收入低,2014年被列為貧困村。如今這裡有別具風情的農家樂和極富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
鄉長賈那拉·加勒斯汗向記者介紹,2017年,在黑龍江省的援助下,阿克烏提克勒村脫貧攻堅樣板村項目啟動,總投資1802萬元。該村把旅游業與農牧業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已成功實現脫貧。
“我們開設了直播間,向網友介紹這裡的服務項目和農產品。游客可以來村裡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買農家貨,感受獨特的鄉村氛圍。旅游接待成為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賈那拉說。
農業技術支援當地“菜籃子”
以“雪都”聞名的阿勒泰市,冬天室外溫度跌破零下30攝氏度。然而,在這莽莽雪域的北疆,卻出現了一片綠洲——吉林援疆現代農業博覽園。進入溫室大棚,眼前便是溫暖如春、生機盎然的景象。
博覽園副技師任志遠告訴記者,由於氣候原因,阿勒泰冬季果蔬供應長期不足。得益於溫室大棚的建設和農業技術的應用,當地人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溫室採用了太陽能水集熱、太陽光熱轉換以及儲能等多項創新技術。溫室設計了能量艙,其中的水集熱系統白天依靠太陽獲取熱能並存儲於地下,夜間用於溫室供暖。這種設計可以將室溫維持在10—20攝氏度,為植物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也能實現能源的有效利用。枇杷、柚子和楊梅等水果栽培已獲得成功,園區內有50余種南方植物和花卉供人們觀賞和採摘。
截至目前,園區年生產蔬菜127噸、水果37噸,經濟效益為197.2萬元,為當地增加蔬菜供應、穩定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保障了民眾的“菜籃子”和“果盤子”。
從“靠天吃飯”到“動手造碗”,在科技的助推下,這裡的經濟發展實現了從農牧業向服務業的升級轉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廣袤北疆舊貌換新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