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杭昌高鐵黃昌段建成通車——

讓高鐵列車與生態美景“同框”

都 芃
2024年01月01日08:5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高鐵列車與生態美景“同框”

初冬的鄱陽湖,水天一色,綠波萬頃,疾馳的列車宛若游龍,從湖面飛速滑過。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鐵黃山至南昌段(以下簡稱“杭昌高鐵黃昌段”)正式建成通車,標志著杭昌高鐵全線貫通運營。

杭昌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連接線。其中,黃昌段近九成線路高架於湖泊、平原、丘陵之上,先后穿越長江江豚繁殖地鄱陽湖、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軍山湖、白天鵝群居棲息地金溪湖,跨越信江、樂安江、昌江等10余條河流。保護沿線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杭昌高鐵黃昌段建設中的重要任務。

環保優先,設計先行

“杭昌高鐵黃昌段的沿線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但對於施工的環保要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要優先考慮。”杭昌高鐵黃昌段站前工程技術負責人黃志榮說。

早在設計之初,杭昌高鐵黃昌段就通過優化鐵路線路、優化橋型等多項技術手段實現最大程度保護沿線生態環境。“杭昌高鐵黃昌段在原有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對橋型結構提出了優化。”黃志榮向記者介紹,相比傳統鐵路橋梁使用的32米連續梁,杭昌高鐵黃昌段鄱陽湖特大橋採用了40米新型簡支梁跨越湖區,可以減少墩台230余個,最大限度減小對湖區生態影響。

工程建設者甚至連施工過程中濺出的“泥點子”都進行了考慮。杭昌高鐵黃昌段金溪湖特大橋共有8.8公裡橫跨鄱陽湖濕地,部分橋墩處於鄱陽湖銀魚產卵場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將所有的泥漿、渣土、污水全部外運,對可能飛濺出的污泥,採用泥漿箱進行防護,杜絕湖水污染。

保護江豚及各類珍稀鳥類

鄱陽湖是江豚重要棲息地。江豚依靠聲吶交流,對聲音十分敏感。為了降低施工建設期間工程噪聲對沿線野生動物及居民的擾動,建設團隊採用噪聲較小的反循環鑽機工藝施工,並將噪聲較大、沖擊性較強的施工安排在白天進行。同時,在所有臨時場區設置音量傳感器,建設團隊派專人檢測、分析、記錄噪聲排放情況,並及時加以控制,將噪聲對沿線生活與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除了水裡游的江豚,各類珍稀鳥類也是杭昌高鐵黃昌段的“常客”。鄱陽湖是候鳥遷徙越冬的寶藏之地,每年秋冬季節,以白鶴為代表的數以萬計候鳥從四面八方聚集到鄱陽湖。此時,結構穩固的鐵路接觸網支柱成為候鳥最喜歡光顧的場所。

為了保護候鳥不被高壓電擊傷,以及避免鳥窩等異物造成接觸網短路跳閘,影響高鐵運行安全,建設者們在重要設備接觸網支柱上全部裝設反光式防鳥器、防鳥網等。同時,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智能化監測平台,在候鳥遷徙時對區段內各類重要設備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准備搭建的鳥窩等。該區段的青年職工也自發組建起候鳥保護突擊隊,積極與鄱陽湖生態保護區的候鳥保護機構聯系,加強鐵路沿線候鳥保護宣傳,學習受傷候鳥緊急救治措施等。

如今杭昌高鐵正式全線貫通,黃志榮期待著看到江豚、白鶴與高鐵列車“同框”出現這一和諧共生的生態美景。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