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核探測技術應用前景廣闊(新知)

本報記者 谷業凱
2024年01月08日06: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機場防爆檢查時,工作人員拿一個小紙片在旅客身上或行李上一擦,再將小紙片放進儀器,如果沒有異常情況,旅客們在等待數秒鐘之后,就會被告知可以通過。這種安檢技術名為離子遷移譜技術,是核探測技術的一項應用。

  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副總工程師王國寶介紹:“‘小紙片’的技術原理是用採樣試紙擦拭后,把肉眼不可見的微小顆粒物質採集下來,插入檢測儀器進行檢測。採集到的樣品經過高溫氣化和電離成離子兩個過程,物質種類不同的離子在電場遷移所需時間不同,儀器接收到的信號也不一樣,同數據庫對比,就能判斷出是哪些種類的物質,探測靈敏度很高。”

  射線以及各種載能粒子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們可以利用射線與核輻射探測器介質產生的相互作用,通過射線在氣體、液體、固體中的電離或激發效應產生的發光現象、物理或化學變化等過程,來了解射線的信息,這就是核探測技術。核探測技術是一項基礎性支撐技術,也是認識微觀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被稱為核科學技術的“眼睛”和“耳朵”。

  核探測技術在科研、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中核集團核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高魁舉例:“除了醫學上會用到核探測技術,工業上的無損檢測,很多也用到了核探測技術。”

  核輻射探測器是核探測技術的重要載體。原子能院研發出多種高性能化合物半導體探測器、超薄快響應硅探測器等,在高純鍺探測器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2023年3月,原子能院核技術綜合研究所成功研制出高效氮化硼中子探測器,提升了我國在新一代探測材料和新型探測器領域的創新研發能力。

  應用方面,原子能院研發的高純鍺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中子瞬發伽馬煤田煤質分析儀等,得到了廣泛應用。原子能院核技術綜合研究所研究員鄭玉來說:“我們自主研制的單X射線源雙窗雙線掃描器,一次掃描即可同時獲得透射與背散射圖像,在海關、軌道交通等場所的包裹檢查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我國核探測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結構復雜的先進核輻射探測器研制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何高魁說,核輻射探測器的發展,離不開材料、制備工藝技術、微電子學器件技術以及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突破。原子能院將力爭在高純鍺、新型晶體等核探測器材料,以及相關制備工藝方面取得突破,不斷研發出智能、快速、高效的核探測設備產品,為我國核科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趙  林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8日 19 版)

(責編:趙欣悅、胡永秋)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