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新春走基層丨天津第六埠村的新年新景

2024年02月09日08:3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丨天津第六埠村的新年新景

年關將至,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隨處可見喜氣洋洋的“中國紅”,街道兩邊的樹干上綴滿了紅彤彤的小燈籠,有的農戶沿街的窗戶上已提前貼上了火紅的吊錢和窗花,濃濃年味扑面而來。

第六埠村地處大清河、子牙河和獨流減河交匯處,村子一部分位於東澱蓄滯洪區內,是天津防洪要害之處。受去年7月底8月初極端降雨影響,海河流域攜帶泥沙的洪水不斷下泄而來,第六埠村的1萬多畝田地、2000多個大棚被淹沒。

經過農田排澇、清淤整治、養殖基地消殺及無害化處理等緊張的災后重建工作后,村民們的生活早已恢復“元氣”,如今濃濃的年味不斷在鄉間升騰。

小院四角挂上紅燈籠,頂棚貼上紅彩帶﹔新購入的水仙、杜鵑花擺放客廳一角,牆上挂著的“家和萬事興”中國結吸人眼球……一踏入村民杜洪剛的家中,便被這熱鬧喜慶的氛圍所感染。

廚房裡,新出鍋的帶魚、花糕饅頭香氣扑鼻。雞蛋、四喜丸子,以及西紅柿、綠葉菜、哈密瓜、蘋果等瓜果蔬菜將冰箱填得滿滿當當。

2024年2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村民杜洪剛的家人在院子裡挂“福”字。新華社記者趙子碩 攝

2024年2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村民杜洪剛的家人在院子裡挂“福”字。新華社記者趙子碩 攝

“今年能過個好年。”杜洪剛笑瞇瞇地道出了緣由,自9月下旬洪水退去后,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幫助村民翻修大棚,農業生產生活很快就實現恢復。杜洪剛經營著10多畝地,兩個大棚種植的蔬菜即將迎來豐收。

“黨和政府對我們關懷備至,家裡基本沒有遭受損失。”杜洪剛說,“村裡下大力氣很快排盡了洪水,幫助村民早日復耕、恢復生產,我們也要搶抓時機,讓蔬菜順利生長,重建美好家園。”

“我們按照‘水退一塊,人進一塊,生產恢復一塊’的原則,第一時間恢復生產,搶播搶種,盡可能幫農戶把損失搶回來。”第六埠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郝慶水說。

作為天津市重要“菜籃子”保障基地之一,第六埠村多處蔬菜大棚重燃“綠色”希望。走進村民郝健和張鳳文夫妻倆暖意融融的蔬菜大棚,一畦畦綠葉菜熱鬧地生長著。

張鳳文在大棚門口的配菜桌前,按照顧客訂單,將剛從地裡拔出的芹菜、大蔥、沙窩蘿卜、茼蒿、茴香等蔬菜打包裝袋,過秤后逐一寫上編號,等待裝車發往天津市區的一處小區。“春節臨近,市民都在大批量購置新鮮蔬菜,我們的銷量完全不發愁。”張鳳文說。

郝健則拍拍蔬菜大棚結實的鋼筋骨架說道:“我們有15個大棚,洪水過后重建了6個,新建的大棚比原來的標准還高了不少。多虧政府幫助,我們很快就收到了國家發放的災后補償款和保險賠付款,今年收入能與往年持平。”

截至目前,西青區東澱蓄滯洪區內已恢復冬小麥種植9287.8畝,比災前增加33%。農業設施大棚已修復近4000畝,均已補種應季蔬菜。

“把地種好、日子過好,是農民的根本。我要讓地裡長出新鮮菜,持續供應給廣大市民。”郝健說。

與此同時,夫妻倆眼下正忙著置辦各類年貨。臘月二十五這天,第六埠村的年貨集熱鬧非凡,小攤從村頭擺到村尾。置身年集裡,各類年貨琳琅滿目,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處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氛圍。

“不少鄉親鄰裡出來趕集,為過年做准備,紅火極了。”張鳳文說。她採購了新碗筷、還買了海鮮、花生瓜子、水果等年貨,大兜小兜提回了家。

“我們要扎實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細心細致照顧好受災群眾生活,讓大家溫暖過冬、歡度春節。”天津市西青區委書記朱財斌說。

西青區還將加快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謀劃實施老舊棚室提升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抓好蔬菜糧食穩產保供,有序恢復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多措並舉帶動村民增產、增收,讓他們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宋瑞、邢程)

(責編:喬業瓊、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