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返鄉逐夢 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新春時節,鄉村嬗變,人們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春耕勞作。新的一年裡,無數勞動者將投身一線,為鄉村振興奉獻自己的力量,來自河南的“新農人”李新軍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種植種類比較多樣,正在培育的有果木、油料作物、中草藥。”在河南省長垣市滿村鎮陳牆村,李新軍一邊走,一邊展示著自己和當地農科院合作打造的百畝試驗田。
李新軍出身農村,但由於從小在外上學,他對農業並沒有太多了解。然而,在參與工程項目時,身邊的人對食品健康的擔憂讓李新軍對生態農業產生了興趣。他希望能通過種植高品質農作物,為大家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品。
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2016年8月,河南省農科院在長垣成立了全省首個縣級分院,專門從事農作物種植資源、農產品加工新產品新技術等方向的研究。2017年,李新軍抓住機遇,與農科院接觸並深入學習生態農業。一年后,他與農科院達成共識,正式在陳牆村合作建設種植試驗基地。
“在農科院的費用支持和指導下,我負責土地的管理,並進行施肥等農事活動,共同推進合作項目進度。”李新軍介紹,依托農科院的支持,他將村裡的百畝種植基地分為果樹區、大棚蔬菜區、養殖區、種子培育區等多個區域,農科院的專業人員會定期到田裡檢測土質,根據土質合理規劃不同區域種植的作物,並親自指導果樹的修剪、管理和施肥工作。在養殖區,動物產生的糞便和油料作物榨油后的剩余部分都被統一還田,既減少了廢棄物排放,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進而實現生態循環。
春節期間,李新軍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王晨光攝
起初,李新軍會將種植所得的農作物直接放到市場上售賣。后來,他逐漸意識到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性。“做好農產品的深加工,作物可以實現30%到40%的增值。”李新軍表示,相比於直接售賣作物,出售加工后的農產品能帶來更高收益。目前,他正在考慮對種好的小麥進行深加工,如將其制成麥片或石磨面粉。新年期間,他已經小規模進行了嘗試,並成功售出幾千斤綠色健康的面粉。
依托這片試驗基地,李新軍不僅推動了村裡生態農業的發展,還積極鼓勵周圍村民也參與到生產過程中,為村民創造了就業機會。
“村裡人都非常支持李新軍的生態農業項目。大家不僅可以通過這個項目獲得出租土地的報酬,還能通過參與勞動來賺取工資,獲得雙份收入。”陳牆村村支書李青義說。
起初,組成百畝試驗基地的土地分散在村裡的農戶手中。李新軍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租賃,最終湊足100畝地,為基地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在種植過程中,李新軍主要選擇雇佣村裡的中老年人。由於農忙季節的不同,雇佣的人數也會有所變化。據李新軍介紹,在農忙時期,用工人數能達到十幾人。
“村裡全力支持李新軍的事業,除了協調用工之外,還在用電上提供便利,免費提供化肥、農藥等物資。”李青義說。
如今,李新軍從事生態農業領域已有6年。他表示,最初兩年由於缺乏農業知識走了彎路。然而,在農科院的技術指導下,近年來陳牆村生態農業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情況越來越好。
種植基地裡的小麥。王晨光攝
“從事生態農業不容易,實踐比理論構想難。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難以改變原有習慣,即使他們逐漸適應了農科院提出的方法,並種出了好作物,農產品的銷售仍是一大難題。”李新軍說。
“由於試驗田裡禁止使用化學制劑,我們使用的都是綠色環保的生物制劑,並增加人力投入,精心照顧農作物。”李新軍表示,農作物品質得到了提升,因為投入成本高,所以產品價格高,許多人短時間內難以接受,農作物的銷售仍面臨挑戰。
新的一年,李新軍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增建草莓大棚,並流轉更多土地,提高農作物產量。
“同時,我會繼續做好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讓更多的村民分享到生態農業發展的成果。”李新軍表示。(陳驀然、陳靜儀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