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元景”大模型體系及系列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發布

近兩年,大模型技術發展速度令人瞠目。大模型技術的應用場景也更加廣泛,對人的工作和生活乃至產業的改變日趨加大,是一場真正的科技變革。運營商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力量,亦紛紛布局AI大模型。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聯通發布了“聯通元景”大模型體系及系列人工智能創新成果。
據了解,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聯通還發布了三大聯通雲智算產品,分別是“海量智算集群產品”,提供多機多卡的AI訓練服務﹔“訓推一體集群產品”,實現訓練和推理芯片混合部署﹔“分布式推理集群產品”,提供雲推理、雲渲染、雲GPU等輕體量的彈性算力供給。
聯通元景大模型設計理念不再一味“卷”大模型參數量,而是參數量和效果並重。面向不同功能需求布局多參數版本,以向用戶提供最具性價比的模型。如面向涉詐識別等短文本識別需求,使用10億版本即可滿足服務需求﹔面向工單分類識別等長文本識別需求,則採用70億參數版本﹔面向客服等垂直行業問答,採用130億版本﹔面向需要更多知識量的通用問答,則採用340億、700億版本。
為在各細分場景中提供更適合功能,聯通元景還採取了“模型+工具”模式,支持用戶面向不同場景選配使用大模型底座內置的或用戶自定義的插件工具,讓模型通用能力與工具專業能力相輔相成,解決大模型落地實體經濟應用場景的“最后一公裡問題”。
目前,中國聯通行業大模型已在網絡、客服、反詐、工業、政務等行業實現落地應用。
在網絡領域,大模型助力無線網絡質量分析效率提升80%,修障工單處理效率提升20%,智家工程師培訓效率提升33%。在客服領域,大模型助力平均通話時長壓降28秒,客戶首次問題解決率提升1.6pp。在反詐領域,大模型實現100類風險網站標簽鑒別,換臉識別成功率達到83%。在工業領域,大模型助力服裝個性化定制、產品質量檢測、生產安全管理等功能。在政務領域,大模型助力實現輔助填單、輔助派單、政務問答等功能。
中國聯通已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工業、城市、交通等多行業超200個場景,助力降本、提質、增效和安全合規等,真正實現從AI關鍵技術研發到實際產品落地轉化,切實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聯通以自智網絡理念為牽引,打造網絡智慧運營平台賦能網絡運營方方面面。在網絡監控、故障處理、調度開通及節能降耗等實際生產場景中,運用網絡大模型等多種AI技術,構建智能排障、智能開通、智能節能等應用工具,直接賦能全國6萬名雲網工程師,大幅提升網絡運營效能和客戶服務感知。網絡安全保障方面,實現5分鐘內故障自動識別,15分鐘內單故障定位,雲化網絡問題預警准確率超90%。服務體驗提升方面,實現網絡跨域自動開通調度率85%,開通時長從24小時壓縮至30分鐘以內。綠色低碳方面,實現超400萬基站小區和40個千架IDC全天候智能節能,基站單位節電效率由12%提升到18%。
在服務模式升級、降本增效方面,中國聯通全面推動傳統服務轉型升級,建成了集中化客戶聯絡中心——10010,承載坐席1萬多,月話務量超過1.2億通。建設2大數據中心、四大區域中心,實現熱線集約一體化運營,服務全國4.2億用戶。在此基礎上,中國聯通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發揮自研大模型優勢,在客服大模型基礎上打造26項AI創新服務,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服務保障。通過全流程、全場景數智賦能,全面提升客戶感知、一線效率和管理效能,用戶滿意度達98%以上,打造10010“一號通解”的智能化服務,助力熱線滿意度躍升行業第一。同時打造40余個服務數字化轉型系列產品,對內賦能千場萬景、對外賦能千行百業。
在公眾應用方面,中國聯通基於多模態大模型,聚焦視覺渲染、智能通話和智能交互三大領域,賦能視頻彩鈴、聯通雲盤、XR通話、數字人、聯通安全管家、5G寬視界等多項數智生活產品,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未來,中國聯通將進一步推動AI規模化落地,面向AI產業落地卡斷堵點進行攻關,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集構建、大模型能力建設、平台建設、行業應用、AI內生安全等領域持續發力,實現構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增長引擎,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規模化發展,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核心力量的目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