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銀河系兩個最初“定居點”發現

張佳欣
2024年03月27日09:01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銀河系兩個最初“定居點”發現

“蓋亞”數據集中識別出的屬於“沙克蒂”(粉色)和“濕婆”(綠色)的恆星。

圖片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

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張佳欣)銀河系在早期歷史中,經歷了較小星系連接組成較大結構的過程。最近,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科學家成功確定了兩個可能是銀河系最早組成部分的區域。它們今天仍被認為是原始銀河系碎片,在120億到130億年前,與早期銀河系融合在一起。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天文學家將這兩部分命名為“沙克蒂”(Shakti)和“濕婆”(Shiva)。對於天文學家來說,這個結果相當於找到了最初定居點的痕跡,其在后來發展成了今天的“大城市”。

當星系碰撞合並時,多個過程同時發生。每個星系都攜帶著自己的氫氣庫。碰撞后,這些氫氣雲變得不穩定,內部形成了無數新恆星。在合並時,來自星系的恆星會混合在一起,一旦合並完成,要確定哪些恆星來自哪個前身星系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事實上,在基礎物理學中,仍然有一些追溯恆星祖先的方法。

當星系碰撞和恆星群混合時,大多數恆星保留了非常基本的性質,這些性質與它們起源星系的速度和方向直接相關。來自同一個合並前星系的恆星在它們的能量和角動量方面都有類似的值。對於在星系引力場中移動的恆星,能量和角動量都是守恆的:它們隨著時間推移保持不變。尋找具有相似的、不尋常的能量和角動量值的大群恆星,其中很可能會有合並的殘余物。

與很久以前形成的恆星相比,最近形成的恆星含有更重的元素,天文學家稱之為“金屬”。金屬含量越低,恆星可能形成得越早。

此次,“沙克蒂”和“濕婆”是通過將歐洲空間局天體測量衛星“蓋亞”的數據與斯隆數字巡天(SDSS)調查的數據相結合識別出來的。這兩塊結構金屬含量都非常低,具有相對較大的角動量,與一部分恆星群一致,這些恆星群屬於與銀河系合並的獨立星系。這些因素使“沙克蒂”和“濕婆”成為銀河系最早“祖先”的極佳候選。

(責編:申佳平、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