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專家解讀之一

高新民:標識解析“貫通”行動計劃正加快推進標識的規模化應用

方經綸
2024年04月03日13:0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 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結合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現狀和未來趨勢,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發展目標。為此,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委員高新民圍繞《行動計劃》作了進一步解讀。

《行動計劃》開啟標識解析體系新篇章

“《行動計劃》的出台,使我們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開啟了新篇章。”高新民在做客人民網財經訪談節目時說。

高新民介紹,我國經濟正處於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我國自主規劃設計並建設的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為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和“神經樞紐”。其通過賦予機器、設備、產品乃至數字對象唯一的“身份証”,打通標識背后的數據鏈,實現數字對象設計、生產、倉儲、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獲取及數據交互,切實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已全面建成,服務企業41萬家,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6個重點行業,成為了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量。

同時,結合全球分布式標識發展,我國前瞻性開展創新探索,系統建設以及可信存証、供應鏈金融、產品碳足跡等應用走在全球前列,國際合作不斷走深向實,並且借助分布式標識、區塊鏈等技術,開展去中心化國際治理架構探索。

未來,希望加快探索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新型標識等技術的融合創新,為系統互聯和數據流通提供更加堅實的數字底座基礎,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三方面發力推進標識解析體系規模化應用

“在加快推進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的過程中,尚存在三方面挑戰有待應對。”高新民分析,首先,助力數據互聯互通的水平有待提高。當前標識解析體系整體面臨內部數據認証機制不完善、數據循環不暢、統一接口和標准規范不足、支持數據互操作的標識中間件不夠等問題,導致異構數據交互不足、質量不高。其次,標識應用推廣參差不齊,大企業標識解析應用水平仍需進一步發展,引領帶動能力有待加強﹔中小企業在工業技術積累、場景需求挖掘、業務模式適配等方面能力較薄弱,對標識解析的深層次應用不足,導致標識規模化推廣難度大。最后,安全應急保障需求日益增長,面對千行百業復雜的行業場景和工業互聯網數據的高價值性,相關網絡、硬件設施、數據等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防護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來自技術安全、供應鏈安全、信息安全和應急響應能力等方面的挑戰繼續增加。

針對於此,高新民建議從三方面落實《行動計劃》——

提升數據水平。發揮標識紐帶作用,加強標識解析體系與可信數據空間、工業大數據平台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數據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標識解析編碼、數據服務等標准規范的制定和實施,建立完善數據認証管理機制,實現數據流轉通暢化和數據價值最大化。

推廣標識規模化應用。進一步引導行業“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實現設計、生產、物流等環節標識化,吸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普遍接入。地方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合作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發揮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支持作用,提振各方標識應用信心。

加強安全應急保障。持續強化體系建設、標識編碼、標識載體、標識解析軟件等領域自主可控能力,同步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和預案,加強抗沖擊和快速恢復能力。推動各行業利用標識解析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風險監測和評估,加強安全生產信息互聯共享,形成產業安全聯防聯控局面。

與國際接軌打造工業互聯網“中國名片”

作為全球互聯網的重要一環,我國工業互聯網所採用的主流標識體系均為國際標識體系,已實現與國際接軌。未來,如何進一步增強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與全球主流標識體系之間的互聯互通、創新合作?

高新民表示,一是主動搭建、充分利用國際平台開展交流合作。加強標識國際合作對接,建立和培育政府間、國際組織、產業組織及企業間的多樣化伙伴關系。

二是積極參與全球標識解析推廣與標准制定。支持有條件的單位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標識推廣工作及標識標准研制,加強與國際產業推進組織的技術交流與標准化合作,推動國內技術和標准向國際標准轉化,力爭引領標識解析的國際發展方向。

三是大力探索標識跨境應用與服務。借助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基礎,聚焦跨境電商、冷鏈物流、供應鏈金融等重點場景,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在商品溯源、跨境企業主體身份認証、供應鏈數字化管理等領域持續開展標識解析應用探索和服務提供,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應用方案,將我國工業互聯網打造成為“中國名片”。

(責編:方經綸、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