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城鄉普及率差距持續減小
提升網絡素養 助力健康上網(大數據觀察·關注未成年人上網)
制圖:張芳曼 |
核心閱讀
當前,我國未成年人上網已成為普遍現象,互聯網全面融入了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未成年人上網有哪些特點,如何凝聚多方力量完善監管,怎樣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織牢織密防護網,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需協同發力。
如今,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互聯網技術的變遷,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深刻影響。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日前聯合發布《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網絡使用、網絡安全與權益保護有哪些特點,如何更好守護健康成長?記者進行了採訪。
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
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教育數字化加快推進
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移動上網設備價格與流量資費水平持續下降,各類互聯網服務發展迅速,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從1.69億增長到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93.7%增長到97.2%,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城鎮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5%,農村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為96.5%,城鄉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差距持續減小。
“過去幾年來,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增長,目前除小學外各學齡段的互聯網普及率均已達到99%,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達到新水平。”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介紹,當前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在上學前首次使用互聯網的比例超過了1/3,“這個數字值得關注。”
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擁有上網設備的比例持續提升,在近兩年呈現出多樣化、便攜化和智能化新趨勢。手機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網設備,使用率達到91.3%﹔近九成的未成年人網民擁有自己的上網設備,其中超過六成擁有自己的手機﹔智能手表、智能台燈、詞典筆等新型智能設備在未成年人群體中也具有較高使用率,且保持增長態勢。
我國教育數字化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積極擁抱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學習方式,更加廣泛、自主地利用互聯網開展學習活動。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比例達88.7%﹔認為互聯網對自己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比例,從2018年的53%提升到2022年的77.4%。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張爽建議,未來可加大優質教育內容供給,進一步做好供給方式的精細化管理,為學生提供優質學習方案。
多方參與加強內容正向引導
破解用網過度問題,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
互聯網已成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學習知識、休閑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但未成年人使用網絡便利和豐富學習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網絡沉迷等多重風險。
過去幾年,我國未成年人網絡娛樂行為管理體系日趨完善,對不良用網行為的監管日趨嚴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我國首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對網絡沉迷防治作出了具體規定。
“《條例》明確,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防沉迷機制,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袁治杰說。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管理日趨嚴格,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長的賬號玩游戲,從而規避對游戲時長的限制。《報告》顯示,在玩網絡游戲的未成年人中,32.0%會使用家長的賬號玩游戲﹔39.1%的家長表示會讓孩子使用自己的賬號玩游戲。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嚴格落實網絡身份實名制。”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認為,平台應確保未成年人使用真實身份信息登錄,結合使用場景提供有針對性的防沉迷措施。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看來,引導家長為子女樹立榜樣並提升管理能力,對於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至關重要。“要強化家長互聯網使用能力的培訓,通過社區培訓、家長學校等形式,讓家長具備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
如今,短視頻應用在未成年人中廣泛流行。《報告》顯示,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明顯,成為未成年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經常看短視頻的未成年網民比例,從2018年的40.5%增長到2022年的54.1%,未成年人用戶規模也超過1億。與此同時,由此可能導致的過度使用、信息繭房、不良誘導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對此,《報告》建議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加強內容的正向引導。一是推動形成短視頻行業良性競爭機制,持續改善部分平台審核把關不嚴格、推薦算法不科學、流量分配機制不合理等問題。二是持續推動未成年人模式的普及,早日形成針對未成年群體的內容池標准。三是社會各方共同推動短視頻內容質量提升。
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
加強網絡普法執法和安全教育,織牢織密防護網
目前,我國已構建了包括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在內的多層次、多維度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對網絡空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重點保護。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協同發力,織牢織密對未成年人的防護網。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環境明顯改善。87.1%的未成年網民對至少一項與未成年人上網相關的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
隨著《條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門紛紛進社區、進校園普及相關知識。北京市海澱區市民活動中心,工作人員面向居民開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長強化監護人網絡素養教育責任﹔天津市南開區、河北區等網信部門聯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將法治宣講平台由“線下”搬至“線上”﹔重慶市豐都縣教委組織開展《網絡成癮預防與矯正》優秀課例評選活動……各地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健康成長提供有益引導。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培育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基石。《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關於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等均對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出了明確要求。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培育的根本,是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在數字時代的發展權和參與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認為,要培養其適應網絡環境、參與網絡建設、應用網絡技術的能力。
“構建和完善階梯式的網絡素養框架,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和認知心理特點來進行網絡素養教育。”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建議,發揮學校的網絡素養教育主陣地作用,開展網絡素養教育課程,同時加強教師的網絡素養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岳偉介紹,近年來,團中央聯合相關單位制作發布了一系列“12355網絡素養公開課”,融入團課隊課教育,持續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
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各類網絡平台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相關企業尤其是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或對未成年人群體有顯著影響的平台企業,要將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提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水平。”佟麗華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8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