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城市加速數字“煥新”,如何做到“以人為本”?

人民網記者 申佳平
2024年05月21日13: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城市,是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場所,也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如何發揮好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建設,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圍繞總體要求、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以及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著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孫毅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央高度關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導意見》提出以數據融通、開發利用貫穿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建設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作為重要目標,是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時代發展紅利,以數字經濟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上海“一網統管”、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生態雲”……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從建設各類獨立的“點狀”信息化系統,到各部門依據管理職能提供“條線”數字化應用和服務,再到逐步探索推進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面上”集成應用,形成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在國家數據局5月20日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智慧城市建設面臨著諸如城市一體化規劃建設不足、產城協同聯動不夠等新挑戰。與此同時,伴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數據要素價值日益凸顯,與城市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滲透,驅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邁向“體系重構、質效提升”的全域數字化轉型新階段。

孫毅指出,《指導意見》將數據要素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運行全生命周期,並強調了技術設施與制度體系兩個層面的統一。相關舉措對於打通智慧城市發展中的“數據孤島”,充分發揮數據要素融合創新效應,推進數據要素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高效流通和高水平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指導意見》對智慧城市發展提出“全域數字化轉型”要求。對此,孫毅坦言,“數字技術在城市發展中的擴散、應用與融合不是均衡的過程,如果存在數字化轉型短板,必然制約智慧城市發展的總體水平。”因此,以全域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化協同發展,有利於補齊數字化短板,彌合數字鴻溝,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國家數據局數字經濟司司長吳曉寧在專題發布會上強調,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重點要做好三個“全”。

第一個是“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要建立並完善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平台體系,推進設施互通、數據貫通和業務協同,在城市經濟產業、產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宜居環境、韌性安全等重點領域,以場景為牽引,破解數據供給、流通障礙,形成一批社會有感、企業有感、群眾有感的應用,提升數字化轉型質效。

第二個是“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要統籌推動城市算力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等建設,推進公共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運營﹔加快構建數據要素賦能體系,大力推進數據治理和開放開發,夯實數字化轉型根基。

第三個是“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要加快推進適數化制度創新,持續創新智慧城市運營運維模式,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動數字化協同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全面突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現一批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城市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陳榮輝指出,《指導意見》體現“場景牽引、以人為本”推進原則。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打造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好用的典型場景,形成一批可感可知的數字化應用成果。

同時,針對智慧城市“重建設、輕運營”的現實問題,陳榮輝指出,要從制度上重點考慮,通過探索建立以問題解決度、用戶滿意度等應用效果為導向的運營預算和評價考核機制,通過一體化規劃、專業化建設,提前謀劃運營重點,取得人民滿意的運營成效。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