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字賦能“智造”升級 我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

王紹紹
2024年06月03日08:4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打開手機APP,流水線上的各類數據一目了然﹔坐在控制室裡輕點鼠標,車間裡的重型設備自動開啟﹔實時呈現的大屏幕上,工廠每個角落盡收眼底……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入發展快車道,讓“未來工廠”走進現實。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近日,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946.9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營業收入41.92萬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4439.8億元,增長8.0%,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4月,隨著宏觀組合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顯現,我國工業生產回升向好,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具體而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工業企業當月利潤由降轉增,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疊加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共同推動裝備制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機器人同事”包攬重活累活、“無人工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透明化生產線”監測全流程作業數據,坐在辦公室盯著大屏幕點擊鼠標,便可指揮千裡之外的工廠生產……有賴於工業互聯網的優化支持,越來越多的工廠裡呈現出這樣的“智能”新場景。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有力支撐了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飛躍。

數字孿生、信息物理系統、低代碼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進行融合創新。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進入快車道,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新應用高效賦能的“5G工廠”。

在廣東順德,“5G全連接”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正式亮相,機器人手臂在工廠裡整齊作業,AGV(自動引導小車)零差錯調度運送到位,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產品效益的“雙提升”﹔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傳統食品工廠換上“5G智慧工廠”系統,對生產制造全流程數據進行精准採集、快速傳輸、實時反饋,實現農作物的自動化加工作業﹔在江蘇南京,“5G+數字孿生”技術助力全流程智能化貫通,通過一系列自動化生產線、立體倉庫、自動化輸送線,實現“產品不落地”的自動化生產運輸……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准研究所產業互聯網研究部主任黃穎表示,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在由起步探索邁向深耕細作、規模化發展的關鍵階段,融合應用不斷走實向深,助力實現解放人力、賦智機器、升級物流、優化方法、改善環境等轉型目標,不斷促進我國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進程不斷加快,從中央到地方,多項舉措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日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正式通過,指出要根據制造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分行業分領域挖掘典型場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做好設備聯網、協議互認、標准制定、平台建設等工作。

針對制造業“智造”升級新進程,各地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為相關企業提供創新保障。江西打造“數字領航”企業和“數智工廠”標杆,為當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產業大腦”﹔山東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數轉智改”,鼓勵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揭榜挂帥”﹔河北加快推進工業設備上雲、計算存儲上雲、平台系統上雲,開展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服務……

“智能制造技術對我國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推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我國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表示,下一步,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鏈的變革和優化升級,實現產業模式和企業生態的根本性實現轉變。

(責編:孫紅麗、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