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織金縣:“四新”舉措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總面積2868平方公裡,轄33個鄉鎮(街道),長期居住著漢、苗、彝、布依等26個民族,總人口123.3萬人。近年來,織金縣堅持突出“融”的導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形成了深厚的共同性社會基礎、經濟基礎和文化基礎。
經濟領航繪就“共同繁榮發展”新畫卷
織金縣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團結帶領各族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發展互補共生、相互依存。
“工業強縣”推動利益共融。圍繞貴州省“富礦精開”戰略,充分發揮織金“煤海磷都”資源優勢,成功落地中石化50萬噸/年PGA、貴州金元“上大壓小”2×660兆瓦異地改建、摩天沖250萬噸/年磷礦採選等工程,承接總投資730億元的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積極謀劃布局產業鏈延伸項目,在全市經濟發展中走前列、做表率。
“產城聯動”推動共生交融。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構建東北部休閑旅游、東南部特色產業、中部產城發展、西部山林生態和民族風情的空間發展布局,成功開展鳳凰生態公園、寶楨湖公園等水環境治理,打造綠色村庄示范點154個,先后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各族群眾在人居環境改善中交融互嵌、共居共業。
“產業富民”推動成果共享。圍繞特色資源大力發皂角、南瓜、竹蓀等農特產業、蠟染刺繡等手工產業,引入螞蟻集團開展“百縣百品助農行動”營銷。
文化引領構筑“共有精神家園”新高地
織金縣把繁榮文化作為維系民族團結的強大精神紐帶,營造開放、包容、接納的文化氛圍,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織金古城、平遠古鎮等建成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的宣傳景觀集群,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結合織金籍地方名人故事,開設“丁寶楨廉政課堂”“丁寶楨家風”等課程,開展國學講座80余場次,開展干部廉政教育培訓5萬余人次,傳承協和萬邦、天下大同、仁者愛人、竭誠盡忠、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基因,引導各族群眾持續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用好織金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等紅色基地,挖掘整理革命烈士事跡,宣傳“楊龍海楊龍文雙烈士”保家衛國先進典型,開展“祭英烈”活動100余場次,開展“五徽、五旗、五認同”等活動覆蓋全縣青少年學生21萬余人次﹔傳承團結一致、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自我革命的紅色文化基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全縣各族群眾“四個與共”“五個認同”更加堅定。
立足跳花節、火把節、飛歌節等民俗文化優勢,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推出敬酒歌、三眼簫、射弩、鼓笙魂等文化精品,不斷豐富“開放包容接納·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節日內涵,指導開展民俗活動60余場次,推動各民族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有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旅游促進推動“交往交流交融”新實踐
織金縣創新用好織金洞5A級景區和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晚清名臣丁寶楨故裡等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旅游促“三交”。
“大交通”助力各民族交往“零距離”。搶抓川渝貴“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聯盟、貴陽1小時經濟圈發展新機遇,從空間上構建鐵路、高速、國省道、縣鄉道、通村通組路、城市公交線路等為一體的“大交通”格局,讓“地無三尺平”的織金鏈接上崛起的貴州“高速平原”,讓“寶楨故裡·洞天織金”旅游品牌走出深山,徹底打通千百年來一直困擾織金各民族內外交往的天然障礙。
“大建設”推動各民族交流“全覆蓋”。把旅游促“三交”作為全縣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織金洞、織金大峽谷、平遠古鎮、鳳凰公園、烏江源百裡畫廊、水鄉新街坊等景區景點建設,構建織金洞大生態文化旅游圈,強化外界聯動打造貴金線、黃金線、百金線、赤金線等旅游精品線路,大力拓展境外游客。全縣年均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億元。2023年11月以來,已接待境外旅游團300余個6020余人,各民族交流更加深入廣泛。
“新業態”助推各民族交融“無遺漏”。組織搏擊文化旅游節、宮保文化美食節、來織金趕大集系列活動,盤活“夜間經濟”“周末經濟”等新業態,發展宮保雞等地方美食。
依法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織金縣聚焦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等目標,把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抓好平安創建“謀幸福”。以平安創建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四下基層”下訪接訪等活動,切實調處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各族群眾急難愁盼。目前全縣平安村(社區)創建率達10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幫扶率達100%,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8%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4.1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各民族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夯實治理基礎“鑄和諧”。探索民族工作融入基層治理新路子,用好用活“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和村規民約,在全縣33個鄉鎮(街道)和584個村(社區)建立中心網點,配齊聯戶長2.3萬人,全面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守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目前織金縣榮獲“全省基層治理樣板縣”,惠民街道恆大社區榮獲“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通過全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織金縣各族群眾相互包容接納,利益互嵌、文化相融、精神相依、人心歸聚、民心向黨,族際通婚較為普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關系不可分割、渾然一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在畢節試驗區前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