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在傳承中發展工程科學思想 錢學森杰出青年獎揭曉

2024年06月19日15:0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孫陽)當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是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遵循,更是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關鍵舉措。

“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文化建設和精神傳承,不斷培育科學家的認同感和價值感,樹立內在學術骨氣和自信,在傳承中發展工程與技術科學思想,是培養青年科學家的關鍵要素。”日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桂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6月14日至16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聯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等單位在北京舉辦“錢學森工程與技術科學研討會暨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頒獎典禮”,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李文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司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一偉、復旦大學教授徐凡等四位在力學領域有著突出貢獻和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

傳承科學精神 勇攀新高峰

“我們做的工作有很大的風險性,但我很慶幸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讓我們有能力、有機會去實現科研的目標。”李文皓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也是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的獲獎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多次提到傳承和弘揚科學精神對今天年輕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性。

會議期間,李文皓介紹了團隊在寬域飛行器、臨近空間發射方面的工作新進展以及對突破寬域飛行極限的研究方式的思考。據了解,李文皓和團隊的科研工作,實現了高超聲速構型飛行器的可重復使用的降落。

“未來我們還是會繼續沿著我們之前這種以基礎研究底座形成設計准則的研發方法,為國家在高速飛行器研制這一領域的工業能力體系化提升,貢獻應有的力量。”李文皓表示,之前的主要工作從科學規律到集成驗証的探索實踐。下一步,要結合國家最緊迫的需求,讓新的認識變成可使用的工具。

“我們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去造一架飛行器,而是告訴大家這個飛機應該怎麼造。”在李文皓看來,年輕的科學工作者要秉持創新而嚴謹的職業操守,把從創新想法到實現的每一個環節都想明白,在工作中傳承求真務實的科學家精神。

留法6年,入職復旦,“85后”的復旦大學教授徐凡憑借在力學學科前沿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等科技創新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成為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獲獎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保持好奇心”成為徐凡口中的關鍵詞。“做好科學研究,一定要保持好奇心。隻有扎實做好基礎研究,通過源頭創新,才能解決那些關鍵技術問題。”

據介紹,輕質薄膜結構的穩定性是重要的科學和工程問題,也是固體力學的關鍵問題之一,對結構、器件性能和功能至關重要。薄膜失穩現象指劇烈的形貌改變,可以簡單理解為“起褶子”。近年來,徐凡主要從事軟薄膜失穩力學研究,目前,徐凡的團隊正在研制一款類似機器貓爪的智能軟抓手,可以精確抓起細小的黃豆、堅果、玻璃碎片,未來有望應用於清理太空中微小的垃圾顆粒,防止它們損壞航天器。

談及未來的規劃,徐凡表示,要依靠滴水穿石的精神,持續推進基礎研究。作為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在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鼓舞下,會繼續努力推動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

四位青年才俊獲得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受訪者供圖

四位青年才俊獲得首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受訪者供圖

會議期間,四位獲獎人也分別圍繞“工程與技術科學”主題作了學術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司廷教授作題為《從基礎到應用的界面流動問題研究》主題報告,分享了對錢學森精神內涵的理解和親身體會,並匯報了近年來在基礎科學挑戰方面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錢學森先生的愛國精神是我們必須學習和傳承的。同時,要秉承卓越創新、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科學工作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勇攀科學高峰,思考大學問,著重解決國家重大工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司廷表示。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一偉研究員作題為《跨介質高速水動力學與新概念航行器》主題報告,介紹了團隊在高速水面運載器、三棲跨介質航行器等新概念裝備研制應用中取得的進展。

王一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科學家或者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具備學習的能力,這是基本條件﹔同時要形成強大的自我驅動力,要勇於破題﹔此外,科學工作面對很多前沿創新方向,要敢想多想,掌握知識交叉的能力。

賡續優良傳統 建強力學領域“國家隊”

1956年1月16日,在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思想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正式成立。建所以來,始終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堅持自主創新。首任所長錢學森 1956年1月6日在全所人員大會上的講話《關於力學研究方法》中提出:“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和實際結合,挑選課題應結合國家工業推進方向。”

60余年來,力學所在學科建設、應用研究和國家重大任務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貢獻,創造了多個“第一”。在劉桂菊看來,工程實踐依然是力學學科的生命力所在,強勁推動力學學科的發展也意味著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思想仍然充滿著活力,富有指導意義。

談及設立錢學森杰出青年獎的初衷,劉桂菊對記者表示,錢學森先生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力學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錢學森基金,依托基金設立了錢學森杰出青年獎,旨在獎勵在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需求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我國力學界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錢學森先生為榜樣,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科技報國的信念,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為我國的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桂菊對記者表示,“力學所始終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放在突出位置,為其搭台鋪路。積極探索人才分類評價激勵,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同時,突出‘高精尖缺’需求導向,多措並舉創新引才方式。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接續奮斗的濃厚氛圍。”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