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市民出行方式亟待升級 一線城市試點開放共享電單車運營

2024年09月04日08:30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市民出行方式亟待升級,一線城市試點開放共享電單車運營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與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交通問題再次受到關注和討論。共享出行作為交通科技的一個重要應用,不僅更好地實現了綠色出行,減少了交通擁堵、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其前所未有的出行便利與靈活性更是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習慣。而共享單車作為共享出行中最為普及的出行方式,不但解決了老百姓公交出行最后一公裡的難題,也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機動性、便捷性和可達性,更是一種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共享出行藍皮書發布 平台助力共享電單車行業健康發展

共享電單車的“生存”問題一直飽受爭議。近日,在2024年交通新業態發展研討會暨《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23-2024)》藍皮書發布會上,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會長唐元表示,發展共享電動二輪車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電動二輪車以其價格便宜、駕駛容易、使用方便、能夠實現“點對點”出行需要等特點,已經成為大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深受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歡迎,目前全國擁有量超過了4億輛。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電動二輪車引發的交通、火災事故多發頻發。如何處理好加強電動車監管與方便老百姓、保城市平安與促進電動二輪車行業健康發展的關系,是必須破解的難題。唐元表示,共享出行平台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幫助解決這一難題:一是平台企業可以承擔保安全的市場主體責任。平台對每個上路的電動二輪車的車速可以實行實時監控,減少道路安全事故﹔同時,平台可以對每個電池運行狀況實時跟蹤,降低了電動二輪車電池導致的火災事故。二是平台可以幫助政府提高電動二輪車治理水平。如對電動二輪車的分布隨時監控,了解城市電動車運行情況,及時補充車輛投放,避免局部車輛堆積。借助於平台企業的科技與管理,可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電動二輪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共享電單車在革新出行方式方面所展現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相比於早已成熟規范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在全面推廣上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

據《共享經濟藍皮書 – 2023年中國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發展情況分析》報告指出,從行業格局來看,共享電單車行業集中度遠低於共享單車行業。全國共享電單車企業超過百個大大小小的品牌,哈啰、美團、青桔三家行業頭部企業市場份額約佔全國的40%,鬆果、人民、小溜、喵走等中型企業約佔30%,其他小微品牌佔比超過20%。對此,哈啰公共事務副總裁周錦秀指出,這一現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應了共享電單車相對於共享單車具有更高的盈利性,同時,也與國家頂層政策設計不明晰,地方事權較大,在總量分配及准入上存在亂象有一定關系。同時,周錦秀還談到,全國私人電動自行車已到4億台,而共享電單車有效投放量700萬台,佔比1.75%,而這佔比1.75%的共享電單車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達性,填補公共交通服務的空缺,最終提高出行效率,緩解交通壓力。

一線城市試點運營 頭部平台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

盡管目前共享電單車在運營規模上還未達到共享單車那樣的廣泛普及,但各地政府對其發展仍持積極探索和開放態度。尤其在今年5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發布《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試點運營公告》。為研究論証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的必要性、可行性,利用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服務,自2024年5月30日起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理區域范圍內開展共享電單車試點。而這一次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的啟動或將為共享電單車的管理規劃提供樣本。

在精細化的試點要求下,首月試點運營共享電單車的騎行量和周轉率持續上升,市民對共享電單車的接受度和使用頻率較高。市民普遍反映騎行體驗良好,認為共享電單車通勤和短途出行非常合適)。而在車輛管理與安全性上,車輛停放入欄率較高,這得益於電子圍欄入欄管理(不入欄不落鎖)的實施,有效規范了車輛停放秩序。並在試運營期間未發生重大騎行安全事故,維修倉庫、充電換電等也未發現消防安全隱患,運營成效總體較好。

此次試點成效除了有政府部分的積極參與和管理,也需要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在技術、運營管理上的支持和配合。以此次參與試點的企業哈啰為例,作為共享出行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哈啰掌握並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以及運營管理經驗。對此,哈啰公共事務副總裁周錦秀表示,國家關於北斗戰略的推廣,也給了企業更多的發展機遇。工信部在今年的7月12號發了相關文件,要在全國遴選試點城市推廣北斗的規模化應用。而哈啰早在北斗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之際,就已經開始接入北斗定位,下一步還將響應國家號召,扎實做好場景落地應用工作。

除了運營之外,外界對於共享電單車最為關注的是充電安全。對此,周錦秀表示,充電安全包括電池本身的安全和充電過程安全。在電池本身的安全上,平台企業有能力和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企業合作,確保鋰電池本身的質量安全。對於充電過程安全,以哈啰為代表的平台運營企業,都制定了嚴格的監測體系,每一塊電池裡面都裝載BMS(電池管理)系統,整個充電過程,包括電池溫度、濕度、使用壽命、充電程度等都受到平台監測。小哈換電作為哈啰旗下的兩輪換電業務品牌,通過增加換電櫃的鋪設數量,提高換電服務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構建城市補能網絡,解決了共享電單車在實際投放中面臨充電難、充電慢、安全隱患多等痛點,提升共享電單車的使用率。

作為行業頭部平台企業,哈啰在共享電單車上的表現也証明了,在當前發展階段,共享電單車市場需要有技術、有運營管理經驗的頭部企業去做引領和示范作用。正如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會長唐元表示:“提升電動兩輪車管理水平,從根本上來說還得靠科技、靠平台。哈啰這些平台對單車的管理是很成功的,基本上走上了路子。經過多年的迭代發展,我國也出現了若干具有競爭力的平台企業,可以讓平台在國家規范促進電動兩輪車健康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和頭部企業的作用。”

《藍皮書》系列編委會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在《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23-2024)》書中序言也寫到:共享(電)單車因集中充電、換電,在消防安全方面比私人電動自行車要好一些,加上更符合國家標准、更易管理等因素,在私人電動自行車普及的情況下,理應不應該禁止共享(電)單車。北京亦庄的共享(電)單車試點運營,算是在一線特大城市的小突破,相信未來會更加普及。各城市的共享(電)單車管理總體較為成熟:總量控制、網格化管理、服務質量考核並與投放額度挂鉤。未來可探索更合理的管理模式:不再總量控制、每家平台企業有一定額度免費車輛以保証公平競爭、更多額度按照階梯定價收取公共資源佔用費。

共享電單車在交通出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監管層面,各級政府應不斷完善共享電單車的管理條例和指導意見,盡快出台相關針對共享電單車的確定性指導文件。尤其在當前城市與居民對共享兩輪的需求,已使其具備了公共服務的特征,而政府部門也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配套,協同有經驗、有技術的共享出行企業一起,統一規范和提升共享電單車行業的服務標准,將智能、平安、綠色、共享的交通出行發展落到實處。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