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向“綠”而興 彰顯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能源領域發展成就亮眼,供能結構持續優化,在減排增效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新型儲能技術、風光發電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正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加速推進。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2.3億千瓦,同比增長14.4%。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8.2億千瓦,同比增長46.7%﹔風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19.2%。
此前印發的《關於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科技引領、創新替代,大力推動新技術攻關試點。
在青海格爾木,我國首個集“光熱+光伏+儲能”於一體的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成功投運,該項目不僅實現了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還為荒漠地區帶來了綠色發展的新機遇﹔在山東青島,國家電投建設的全球首個海上漂浮式光伏電站“青島昌邑柳疃50兆瓦項目”順利並網發電,為海洋能源的開發利用開辟了新路徑﹔在寧夏,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穩步推進,截至11月底,寧夏新能源發電裝機4020萬千瓦,佔全區統調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7.15%。
我國在多個新能源核心技術研發領域也實現了重大突破。據了解,高效硅基光伏電池、大功率風電葉片以及固態電池等尖端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就不僅有力地推動了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也為我國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見》還提出,要在正確處理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破”與“立”的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源網荷儲一體推進,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能力﹔統籌可再生能源供給與重點領域綠色能源消費,加快推進增量替代,穩步擴大存量替代,穩妥推動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也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方面。在近日召開的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指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標准約束、加強政策支持、注重協同推進,著力構建與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體系。
在山東東營市,勝利油田建成了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全市已建成碳捕集項目8個、年捕集能力達到109.5萬噸,二氧化碳年化工利用能力已達49.68萬噸﹔在海南海口,當地港口積極推廣岸電技術和清潔能源船舶,建設了綠色物流園區和智能倉儲系統,減少了船舶靠港期間的碳排放,同時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能源領域的轉型升級要發揮好煤炭兜底作用,處理好化石能源與新能源的關系。”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既要做好節能降碳的“減法”,深入實施化石能源減量替代行動﹔又要做好非化石能源提質擴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統籌推進核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綠色能源是未來能源的發展趨勢,符合能源轉型的低碳化和清潔化需求。面對未來,能源轉型升級的核心不僅在於推進非化石能源的提質擴量,更在於推動技術創新、強化協同發展,促進綠色轉型,引領各行業向更加清潔、低碳、智能的未來邁進。
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建議,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綠色升級。在供給側,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並舉,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在需求側,開展重點領域節能升級改造,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終端用能綠色能源比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