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南南陽:中州糧倉,“食”力升級

南陽市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食品產業基礎雄厚。12月30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南主題採訪團走訪南陽市三個縣,看當地如何完善產業、創新科技、轉變模式,不斷推動食品產業升級發展。
近年來,西峽縣香菇身價倍增,每公斤收購價從最初的6元漲到今年的32元。香菇的這一華麗轉身是如何實現的?
“過去,香菇簡單加工便流入餐廳、商超市場,產業潛力未充分發掘﹔現在,香菇經過深加工,制成香菇醬等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帶動了原材料價格上漲。”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屈雲鵬介紹。
近三年,仲景食品平均每年投入約2億元收購香菇、香蔥等食品原料,其中西峽香菇原料年平均採購量超2500噸。從種植、交易到深加工,西峽縣香菇產業轉向規模化發展,擁有香菇加工企業500余家,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全縣2萬多農戶、20多萬人從事香菇生產、加工和銷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香菇產業,富農強農帶動作用明顯。
“養豬實現高質量發展,也要依靠科技創新。”在南陽市內鄉縣的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牧原集團副總經理袁合賓說。
“豬住上了樓房,用上了空氣過濾系統,吃上定制化營養餐,還有智能機器人做管家。”袁合賓介紹,牧原積極擁抱新趨勢,打造現代農業新模式,圍繞“種、料、康、養、舍、潔、智”等形成20大核心技術,為豬建設“全屋智能”綜合體,把養豬這一“臟活兒累活兒”變成了“科技活兒”。2023年,實現出欄生豬130.1萬頭,產值22.6億元。
目前,牧原產業綜合體已全面智能升級,接入智能化設備8.5萬余台,飼料全部管鏈輸送,生豬場內運輸車實現無人駕駛,有效發揮了科技支撐、綠色發展、聯農帶農作用。
“食品產業鏈,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在南陽市鎮平縣想念食品產業園,想念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君庚說。
以面制品為主要產品,想念食品產業園集糧食收儲、加工、生產、物流等功能於一體,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農場+金融+農戶”的模式,已建設想念農場60萬畝,發展小麥訂單農業50萬畝,年轉化糧食50萬噸,總產值26.4億元。
從香菇產業的深加工升級,到生豬養殖的智能化轉型,再到面食產業的全產業鏈構建,食品產業“食”力升級,切實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條餐桌上的產業發展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