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個人大病救助 越來越規范了
在海口,33歲的楊晫媗和眾多打工人一樣,懷揣著一個朴實又美好的夢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安穩度日。
然而,2024年8月21日,意外突然降臨,母親遭遇車禍,妹妹又確診惡性骨巨細胞瘤,還出現了雙肺轉移的情況。
轉機發生在1個月后,楊晫媗抱著一絲希望,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發出了求助信息,沒想到短短一周,就籌到了125100元。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少的暖心私信,那些陌生人分享自身經歷,給予鼓勵與安慰,讓楊晫媗重新鼓起了與困境抗爭的勇氣。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的助力下,他們接住了愛心的“接力棒”,並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暖心故事的背后,是大病救助體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時代縮影,也凸顯出規范平台發展的緊迫性。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滲透,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應運而生,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一方面,部分求助信息真假難辨,讓愛心人士心存顧慮﹔另一方面,善款管理不透明,收支流程模糊不清,損耗了行業公信力。
在此背景下,民政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等規定,開展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遴選工作,並於2024年12月指定水滴籌、輕鬆籌以及暖心惠民三家平台為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
在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進程中,大病救助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領域。一場圍繞大病救助規范化、高效化的變革正悄然展開。
記者注意到,此次《管理辦法》規范平台運營細節,從求助信息真實性審核,到善款收支全流程公示,都立下硬標准。這不僅淘汰掉不合規的“劣幣”,更為靠譜平台營造出優渥發展土壤,重塑行業信任根基。
以水滴籌為例,平台上不斷涌現暖心故事:河南宜陽的黃朝閣,與年邁奶奶生活清苦,急性白血病讓這個家搖搖欲墜,18歲的他兩次籌款超19萬,得以完成化療與骨髓移植,重返校園追逐學業夢想﹔遠在3700公裡外的新疆喀什,買買提艾力﹒艾合買提被急性白血病絆住腳步,家庭無力承擔高額費用,該平台兩天匯聚20多萬愛心款,助他跨越難關。
當政策與平台“雙向奔赴”,救助效率迎來乘數效應。水滴籌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八年,平台累計為332萬名大病患者提供過籌款服務,約4.66億人次通過平台為求助人提供過幫助,籌集醫療資金總額突破663億元。
“《管理辦法》明確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的准入以及運營規范,將推動行業沿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作為民政部指定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公司將嚴格遵守並積極落實民政部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方面的管理規定,倡導依法合規經營,營造公開透明的個人求助行業環境,全力支持配合新規的落地工作。”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民政部的這份准入名單,是行業邁向高質量的“入場券”。展望未來,在政策不斷完善、行業持續進化的雙重助力下,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將解鎖更大社會效能。各界也需同向發力,民眾多些信任、監管部門強化督導、媒體助力傳播,合力助推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台在政策護航下蓬勃生長,織密溫暖高效的救助大網,為困境家庭燃起希望之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