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首個“非遺版”春節臨近 國潮消費正當時

張薌逸
2025年01月21日09:01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首個“非遺版”春節臨近 國潮消費正當時

“我家的冰箱上都快能拼出故宮地圖了。”在故宮文具前門店中,手拿“上書房”牌匾樣式冰箱貼的消費者對記者說。她此前已經收集了“養心殿”“御膳房”等樣式的牌匾冰箱貼,現在正要讓更多“宮殿”加入她的收藏。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於2024年12月份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一個“非遺版”春節即將到來,《証券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國潮類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國潮冰箱貼、珠寶、玩具等文創產品銷售火爆。

“國潮產品往往融合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既滿足了消費者對新穎獨特商品的需求,又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潮消費火熱

近年來,國潮一直是消費市場上的熱點,國潮類產品頻繁“出圈”。“非遺版”春節臨近,國潮也在為春節年俗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際交流與合作局負責人日前表示,將推動在新時代形成新的春節年俗。通過新媒體平台線上線下結合,推出一批“非遺大集”“非遺潮玩”“非遺年貨”,以新的渠道和方式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人的參與,讓非遺國潮、春節年俗在創新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在“星耀非遺”2025新春非遺文化市集現場,記者注意到,毛猴、剪紙、景泰藍等非遺手工藝品“齊聚一堂”。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制作流程,引得消費者紛紛駐足觀賞。正在體驗草編非遺工藝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之前他買過草編的籃子、地毯,這次他打算為蛇年春節定制一隻草編蛇,留作紀念。

國潮文創產品也是消費者關注的對象。中國郵政新國潮主題郵局是前門大街上的“網紅”打卡地,融合郵政元素的國潮文創產品、現場集章打卡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一位游客告訴記者,他除了集章以外還購買了郵戳卡、冰箱貼等文創產品。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表示,國潮“熱”緣於國家對於文化強國的重視,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另外,Z世代(95后和00后人群)人口規模日漸壯大、逐漸成熟,正在成長為未來中國新經濟、新消費、新文化的主導力量,這些人群也在引領著國潮“熱”。

《2024年度青年國潮品牌強國觀察報告》顯示,如果產品融入國潮元素,78.9%的受訪青年會更有購買意願。支持國貨是受訪青年願意購買國潮產品的首要原因。

多方發力開發國潮產品

未來,國潮還將進一步發展,繼續在培育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中扮演重要角色。艾媒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預計,2028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0億元。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開發時尚國潮產品。推出彰顯中國審美、中國風格的時尚穿戴、家居、潮玩、運動、電子設備等產品,推動在服裝、箱包、珠寶、美妝、玩具等領域開發聯名款文創產品,打造國貨“潮牌”“潮品”。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國潮產品開發,助力文旅消費?對此,洪勇建議,一是在政策層面加大對國潮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比如提供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創新研發﹔二是鼓勵跨界合作,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企業與國潮品牌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三是舉辦各類展覽、論壇等活動,提高國潮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更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付一夫建議,本土品牌要充分發揮別出心裁的原創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品牌內涵挖掘,將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元素融入產品設計當中。此外,還要借助短視頻等新媒體平台的力量,向海內外的廣大消費者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人們對於國潮品牌的認同感。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