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圍繞貨幣政策 央行報告傳遞哪些思路?

2025年02月16日09:1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黃盛)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在政策定調延續了2024年12月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重申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具體的政策主要思路展開上,與《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比來看,此次《報告》有三個提法值得關注。

——《報告》重提“更好把握存量與增量的關系,注重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並在政策利率引導層面增加了“加強利率政策執行”的相關表述,同時刪除了“合理把握信貸與債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向記者表示,“更好把握存量與增量的關系”等提法表明央行將不再依賴單一工具,而是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尋求更有效的結構性工具,政策重點將從“增量支持”逐步轉向“存量優化”。

對於政策利率引導層面的一加一刪變化,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表明前期融資結構優化目標初步達成,政策重心轉向更廣泛的宏觀協同和市場化機制建設。“加強利率政策執行”,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導作用,防止或降低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政策效力的“漏損”現象,以實現有效降低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緩解銀行淨息差壓力、保持銀行資產負債表穩健性的目的,最終實現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降的目標。此外,在債券融資相對遲緩的時候,宜加大債券融資力度,相反則也需保持信貸的合理增長,以推動融資結構優化。

——《報告》在利率層面提及“有效落實各項利率自律倡議”,在匯率層面重提“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

田軒認為,“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表明央行將採取措施穩定匯率,防止匯率大幅波動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伍超明對此分析,央行採取措施穩定匯率市場預期,增強外匯市場韌性,防止匯率超調風險。相關政策將側重強化利率政策執行,防止政策效力的“漏損衰減”,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優化利率傳導機制,提高利率傳導效率﹔繼續採用“以我為主”策略,2025年年內可能動用利率工具助力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目標。

“穩定匯率是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國盛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表示,穩匯率工具箱充足,包括逆周期因子、發行離岸央票等。這對降息可能並非實質約束,必要時降息可能仍是貨幣政策的優先選擇。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報告認為,相關調整或意味著目前在美元偏強背景下央行穩匯率的優先級有所抬升,尤其是考慮到最新美國通脹數據有所反復,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預期有所降溫,對應美元高位盤整,人民幣短期內可能仍面臨一定的被動貶值壓力,貨幣政策要引導市場行為的理性化,避免匯率無序波動。

——針對債券市場,《報告》新增“持續增強債券市場功能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豐富銀行間債券市場產品,持續加大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促進消費等的支持力度”“提升債券市場定價功能、活躍度和穩健性”的說法。

“債券市場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政策使命。”伍超明向記者表示,債券市場繼續深化產品創新,精准支持經濟轉型。如擴容科技創新和消費領域債券,定向融資支持新動能產業和消費升級。同時,還將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LPR與債券收益率的聯動,減少信貸與債券市場的利率割裂,強化定價功能,進一步完善做市商機制,提升做市商報價義務和激勵機制,增強二級市場流動性,並引入多元化投資者,繼續鼓勵保險資金、養老金、境外投資者等長期資金加大債券配置比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宏觀調控思路也在加快調整優化,《報告》傳遞出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為此創造條件,更大力度支持消費,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