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開新能源車、淘二手好物、選小份菜……

綠色消費成年輕人“心頭好”(大數據觀察·青年消費新趨勢)

本報記者 王  珂  竇  皓  張騰揚
2025年02月17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廣東廣州,觀眾在車展上與新能源車合影。
  新華社記者 鄧  華攝
  圖②:江蘇南京,顧客在閑魚循環商店內選購商品。
  楊素平攝(影像中國)
  數據來源:《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2024新能源汽車消費觀察報告》《青少年節約糧食行為洞察報告》

  核心閱讀

  社會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成為影響消費者尤其是青年群體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青睞可持續品牌、購買節能產品、偏好綠色出行……觀察青年群體消費新趨勢,“綠色”是鮮明關鍵詞之一。

  

  開新能源車、淘二手好物、選小份菜……這屆年輕人,正在愛上綠色消費。網絡調查顯示,年輕消費者更願意為可持續品牌和產品買單,超半數受訪者表示會在二手平台消費。這既是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也包含著“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的理性和務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費得到有效遏制,綠色低碳產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青年群體如何引領綠色低碳消費的新風尚?記者進行了採訪。

  參與以舊換新,節能又環保

  “雖然價格比普通產品貴一些,但享受以舊換新補貼后也很劃算,關鍵是節能環保。”近日,在重慶市觀音橋步行街的一家家電賣場,正在選購空調的90后消費者陳健經過比較,選擇了一款搭載人工智能節能芯片的新產品。這款空調可實時感知室內外環境溫差,自動調控運行模式,既舒適又節能,全年耗電量降低超過10%。

  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推進,汽車、家電、家裝等產品銷售火熱,其中綠色節能產品成為熱門選擇。蘇寧易購數據顯示,自2024年8月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啟動以來,節能洗干一體機、智能新風空調、嵌入式蒸烤一體機銷量分別增長129%、135%、228%。

  “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車不僅節能環保,還很智能,這些功能太有吸引力了。”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購物中心的新能源車展台,前來選購的90后消費者王麗說。不僅要價格合適,還要高品質,包括高顏值、高性能、大空間……新能源車的高性價比精准覆蓋了“既要又要”,成為不少年輕人購車的首選。2024年,新能源車年產銷首次跨越1000萬輛大關,佔新車總銷量的比重達到40.9%﹔在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新車銷量佔比已經連續6個月超過50%。網絡調查顯示,80后、90后消費者中新能源車潛在用戶佔比更高。

  買車、換車,推動汽車梯次循環利用持續加快。2024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1961.42萬輛,同比增長6.52%﹔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846萬輛,同比增長64%。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先出舊、再買新”,改善出行體驗。以舊換新撬動青年群體消費熱情的同時,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也大幅提升。目前,全國具備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中,3/4以上已經形成新能源車拆解能力。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綠色消費,對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將通過舉辦系列活動,大力推進綠色消費,並致力於提升消費者參與度,進一步激發綠色消費潛力。

  熱衷買賣“閑置”,實用又實惠

  “不是新品買不起,而是二手的更具性價比。”24歲的胡宇星,兩年前來到浙江省杭州市工作,是一位新杭州人。從衣服箱包到化妝品、家居用品,胡宇星習慣了去二手市場“淘好貨”。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將閑置物品挂到線上二手交易平台“賺錢回血”,同時樂於在平台上淘選“心頭好”,他們在“買家”和“賣家”的身份之間自如切換,樂在其中。根據閑置交易平台閑魚發布的數據,目前其注冊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日均交易額突破10億元。一年中,有超過1億人在閑魚挂出閑置物品,每天有400萬件閑置物品發布。其中,95后、00后用戶佔比超過一半。

  “不是摳門,而是物盡其用。”胡宇星說,此前自己在網上下單了一台二手的單反相機,“相機價格比較貴,但使用頻率不高,淘到二手好貨,實用又實惠。”

  除了線上交易,線下二手商店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消費新空間。

  服飾、球鞋、配飾、小家電……在位於杭州市西湖區一家商城負一層的線下循環商店,各類二手商品琳琅滿目。

  “循環商店採用寄售模式,賣方將物品先寄存於店內直至出售,交易過程比線上更便捷。”店主陳女士說,很多二手商品保養良好,很受年輕人歡迎。

  “一些限量版的手辦、珍稀版本的書籍以及已經下架的衣服,來這裡都能淘得到。”前來光顧的市民袁先生今年25歲,是一位潮玩愛好者。他表示,在意性價比的同時還要買出個性,二手商品自帶“故事感”,有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這樣的線下閑置物品商店形式多樣,受到年輕人追捧。此前的畢業季,循環物品商店還進了校園,幫助大學生處理閑置物品,考研筆記、潮玩盲盒、生活用品等成為熱銷品。

  “對於年輕人來說,買賣二手閑置物品體現了低碳環保的消費理性,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希望串聯更多社會閑置資源交易場景,不斷完善閑置物品流通網絡,助力形成綠色消費新潮流。”閑魚線下業務負責人李世杰說。

  合理購按需買,省錢又省心

  小份地三鮮4.9元、小份西紅柿炒雞蛋3.9元、小份辣椒炒肉10.9元……臨近中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附近的一幢寫字樓裡,95后女生劉欣愉打開外賣軟件,開始搜索小份菜。“單價便宜,葷素搭配,還不浪費,適合一個人吃。”劉欣愉說。

  提起小份菜,劉欣愉的同事和朋友也紛紛點贊。近兩年外賣平台上“小份”“半份”的商品品類越來越多,“一人份火鍋”“小份蔬菜水果盒子”也愈發常見。這些“小而精”的多元化消費供給,很好地契合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綠色消費習慣的培養,要靠各方共同發力。近年來,石家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開展“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形成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消費理念。“餐飲企業紛紛響應號召推出小份菜、‘一人餐’,鼓勵消費者打包剩下的飯菜。”石家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科科長李文華說。

  不僅是小份菜,“循環利用”“空瓶回收”等方式也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自帶水杯買咖啡,不消耗紙杯、更加環保,每杯省幾元,一個月能省下近百元﹔用完化妝品,把空瓶送到商場專櫃回收,可以兌換積分和購物券……

  吃、穿、住、行、用、游,青年群體的消費選擇方方面面“綠意盎然”。

  24歲的魏晨浩,入職石家庄的一家公司。15公裡的通勤路,他選擇“共享單車+地鐵”的方案。“開車上班經常堵,油耗還大﹔騎自行車、坐地鐵,半小時就到,單次花費不到5元。”魏晨浩說。

  為鼓勵市民低碳出行,石家庄上線“碳惠燕趙”小程序,市民可通過小程序開通碳積分賬戶,憑公交或地鐵出行數據積累碳積分,並兌換各類綠色權益,如公交地鐵電子票、共享單車優惠券、綠色商品優惠券等。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7日 08 版)

(責編:衛嘉、白宇)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