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
——二〇二五年開年以來經濟觀察

“2025年,我們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中指出。
開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牢記囑托,增強信心、奮發有為,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劈波斬浪、堅定向前。
堅定信心,埋頭實干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各地擊鼓催征、搶前抓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吹響新一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提出,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練好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聚焦壯大新質生產力,浙江重點做好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兩篇大文章﹔
著眼優化營商環境,上海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58條任務舉措助力企業在滬實現更好發展。
“看准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拿出好狀態,邁出新步伐,神州大地上活力奔涌,高質量發展氣象日新。
重大工程“拔節生長”,基礎設施建設步履鏗鏘。
封頂!八桂大地,12台混凝土傳送設備晝夜不息,平陸運河控制性工程馬道樞紐船閘骨架初現,世界級運河逐步嶄露雄姿﹔
投產!渤海之濱,億噸級油田渤中26—6油田一期開發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這一全球最大變質岩潛山油田正式進入生產階段。
擴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從西南內陸到東部沿海,從南海之濱到北國邊陲,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揚鞭策馬。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新型能源體系、國家水網等持續完善,為經濟起跑蓄勢積力。
生產一線“新”風扑面,沃野田疇春耕正忙。
自動下料、裁切折彎、激光焊接……機械臂伸縮旋轉,配合無人車自動搬運,轉眼間,鈑金變身充電樁箱體。在浪潮智能終端(新泰)產業基地,“去年底,全新升級的智能工廠投產,不到3小時產線全部運轉!”基地負責人陳超說。
向“智”而行,向“高”攀升。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邁上新台階。
春光漸濃,農時催人。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城西鎮,連片冬小麥即將返青,農技人員奔忙在一塊塊田疇,查苗情、促管理,為夏糧豐收打基礎﹔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大漁場,正是魚肥水美時,物流貨車交織,讓鮮味直達全國……
2024年,我國糧食生產邁上新台階,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飯碗裡裝入更多中國糧。2025年,隨著物質基礎不斷夯實、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希望田野裡積蓄滿滿動能。
潛力釋放,亮點紛呈
開年以來,投資消費亮點紛呈,為全年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注入強勁動力。
消費實現“開門紅”,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供需兩旺。
北京朝陽區一家老字號餐廳裡坐滿了前來用餐的消費者。“生意紅火,博得好彩頭,我們更有信心,也更有干勁。”餐廳負責人趙偉說。
聚餐、旅行、觀影、看劇……服務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商務部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實現增長,冰雪游、文博游等熱度不減,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
“以舊換新”加力擴圍,給消費者帶來真金白銀的優惠,帶動商品消費平穩增長。1月15日,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發布《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1月20日零時至2月8日24時,就有2009.2萬名消費者申請了2541.4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商務部數據顯示,食品、年俗商品、綠色智能家電、手機、平板等商品熱銷。重點監測零售企業家電、通信器材銷售額同比實現增長。
新型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帶動形成市場新增長點。重慶“兩江四岸”設置夜景燈飾,推出春晚分會場景點IP、吉祥物快閃及打卡活動﹔江西舉辦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直播間活動,創新非遺產品消費場景﹔浙江嘉興烏鎮景區引入人形機器人,游客紛紛與機器人“握手”合影,感受科技年味……業態加快融合,數字化、沉浸式、互動式消費場景,成為蛇年開年消費市場的亮眼景色。
投資領域捷報頻傳,多地掀起重大項目“簽約潮”“開工潮”。
有效益的投資,夯實高質量發展后勁。走進江西撫州發那特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12台機械臂正按照設定好的程序,精准高效地運作。新設備以自動化上下料替代人工上下料,效率提升了30%。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雷克薩斯獨資新工廠落地上海金山、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全新基地迎來奠基儀式……開年以來,多地加大外商投資支持力度,眾多項目密集落地,再次印証了中國對全球資本的強大磁力。
“中國蛇年經濟值得期待。”花旗集團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多家金融機構發布的2025年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中國消費和服務業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持續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內需將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新動能持續培育壯大,為外貿實現質升量穩提供有力支撐。2月8日,伴隨著一聲響亮的汽笛,在南京海關所屬蘇州海關監管下,蘇州開行的蛇年首趟中歐班列滿載白色家電、機械類產品及生活用品駛向中亞地區。
“穩定的鐵路物流為企業出海拓寬了通道。去年,我們服務500多家生產企業通過中歐班列發運貨物,出口產品涵蓋服裝、玩具、家電、電子產品等近10個品類。‘蘇州制造’正搭乘中歐班列遠銷歐洲、中亞市場。”蘇州大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關務部經理壽挺說。
今年1月,蘇州中歐班列共計發運53折算列,搭載4348個標准箱,其中去程班列搭載3340個標准箱,同比增長24.2%,創歷史新高,迎來了“開門紅”。
干字當頭,奮發有為
登月服“望宇”,載人月球車“探索”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我國朝著載人月球探測任務邁進了扎實一步﹔
蛇年春晚,一家初創科技公司人形機器人“C位出道”,行雲流水扭起的“賽博秧歌”展示軟硬件創新實力。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100億元,人工智能與動畫藝術碰撞,東方美學創造票房奇跡。
創新、破界、新生,蛇年新春以來,一場場“科技大戲”連番上演,現象級的科技飛躍,令人振奮、催人奮進、給人信心。
科技創新的新氣象,是2025年中國經濟破浪前進的生動寫照。
干字當頭,各個領域一系列新進展、新變化堅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也增進了前行的底氣。
底氣來自長期穩固發展積蓄的勢能。
2024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同比增長5%。面對內外部壓力,中國經濟走得很堅實。
眼下,“兩新”“兩重”穩步推進,持續釋放消費潛力、激發投資活力﹔打出助企幫扶“組合拳”,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有力的政策舉措、有效的改革措施協同發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底氣來自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產業配套能力。
在濰柴雷沃拖拉機工廠,智能生產線有序運轉。相比去年,動力換擋拖拉機需求量迅速增長,生產線上無級變速器(CVT)和動力換擋等高端智能拖拉機佔比超過80%。
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支撐起規模龐大、層次多樣、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作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國經濟的規模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雙向奔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底氣來自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為36130億元,同比增長8.3%。穩步提升的投入,為科技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5G技術創新和應用持續深化、商業航天蓄勢待發、量子計算機持續“進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尋找到高效地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方法,突破了單結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天花板﹔觀測到最強的邏輯形式量子關聯,量子計算機前沿探索再向深入……連日來,有力的科技突破不斷涌現。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為產業“煥新”帶來新機遇,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基因編輯、航空航天等領域不斷探索,更多“中國新質造”將持續涌現。
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定會為全年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奠定堅實基礎。
“新的一年,我們還會取得一個好成績。”
(本報記者歐陽潔、王珂、喻思南、郁靜嫻、韓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7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