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動能轉換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一些傳統動能正在減弱,新動能尚在培育和壯大之中。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剛剛過去的2024年,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到第11位,是十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亮眼成績。數字經濟進一步成長,綠色發展進一步顯效。實踐証明,科技創新加快確保了我國傳統動能煥新升級,新動能積厚成勢,經濟發展結構向優、動能向新。
經濟發展本身就是在科技創新等力量推動下,不斷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動態過程。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后期,科技創新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等初級要素,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我們必須敏銳把握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在全球競爭中搶先一步、贏得主動。
要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改造舊動能。新舊動能轉換不是做簡單的加減法,發展新質生產力更不是忽視和放棄傳統產業。目前,傳統產業在我國制造業中的佔比超過80%,是國計民生的基本盤。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釋放新動能。比如,紡織服裝行業經過數字化改造,可以實現激光三維照相的線上量體裁衣、試衣,高效便捷完成個性化精准定制。2024年,我國加快推進工業領域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原材料工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穩步提升,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要依靠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隨著全球經貿分工格局深度調整,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各國加快布局、角力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成為我國實現后發趕超的重要抓手。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要緊緊搶抓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新能源等技術創新窗口,推動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培育更具主導性和話語權的國際競爭新優勢產業。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規律,堅持穩中求進、穩扎穩打,謹防盲目跟風、一哄而上、泡沫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科學把握穩與進、立與破的辯証關系,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