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資本市場、科技創新的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外資機構看多中國資產

隨著中國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越來越多外資金融機構將目光聚焦中國市場。近日,高盛、德意志銀行、匯豐、美國銀行等密集發聲,表示看好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對中國市場表現抱有信心。
高盛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隨著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迅速崛起,中概科技股迎來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機遇期。基於此,高盛決定繼續維持對MSCI中國指數的超配評級,並且預測今年該指數有望實現14%的漲幅。
德意志銀行同樣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全球投資者今年將認識到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競爭力優勢,中國的顛覆性創新力正重塑產業競爭格局,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逐漸消失。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認為,DeepSeek的技術突破體現了中國大語言模型已邁向深度推理階段,也讓投資者注意到,中國科技創新在全球舞台的競爭力正日益增強。DeepSeek的成功或成為中國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催化劑,有望提振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
開源大模型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點燃了全球投資者重新認識中國科技競爭力、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熱情。華泰証券策略團隊認為,DeepSeek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行業對資本開支、應用場景等討論,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
不只是看好,更有外資機構已經行動起來。高盛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7日,高盛全球范圍內的主經紀商(PB)業務中,中國在岸和離岸股票合計成為今年名義淨買入量最大的市場。在2月3日至2月7日的一周時間裡,對沖基金買入中國股票的力度為4個多月來最強。此外,富達投資組合經理Taosha Wang近日公開表示,富達國際已增加中國股票持倉,並給予超配。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對A股科技公司的調研熱情不斷升溫。今年以來,高盛、德意志銀行、瑞銀、摩根大通、富達國際、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頻繁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調研名單中,對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發展表現出濃厚興趣。
業內認為,外資機構“唱多”“做多”中國市場,背后有著堅實的邏輯支撐。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資產估值優勢明顯。貝萊德基金量化及多資產投資總監王曉京表示,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股票仍處在估值窪地,如果今年有持續的增量政策出台,進一步增強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信心,外資有望加快回流中國市場。
一系列支持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更是極大提振外資機構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2024年,中國証監會先后發布實施“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文件,聚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一批處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先后登陸A股市場,實現技術突破和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均超過九成,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超過一半。
為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近日,中國証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集聚。中國銀河証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表示,《實施意見》重點要求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並圍繞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舉措,體現了政策層面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有助於提升A股市場科技含量與國際競爭力。
“中國近十幾年在促進創新方面做出很大努力,特別是在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半導體、醫療技術和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匡正表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功,有望帶來更多科技領域的創造性突破,或將引起全球對中國創新能力的重新評估。
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穩步回升向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未來隨著存量政策加快落實以及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資本市場將聚力賦能科技型企業,中國科技創新潛力有望加速釋放,科技實力愈發彰顯,重視中國資產將成為越來越多外資金融機構的共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