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聚焦新型消費亂象”系列

誰來守護老年人的“支付錢包”?

人民網記者 郝帥
2025年03月14日14: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年來,網絡購物、直播帶貨、在線服務等新型消費模式,以其便捷性、多樣性和互動性,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催生了眾多消費新業態和服務新模式,但同時也滋生出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人民網推出“聚焦新型消費亂象”系列報道,圍繞網絡心理測評、在線旅游宣傳、老年人網購等問題較為集中的領域,揭露行業隱患,助力廣大消費者共筑安全、舒心的消費環境。

“0元短劇”暗藏連環扣費、“先用后付”誘導默認識別、養生課程內容真假難辨……隨著銀發族成為消費新勢力,老年人在網購過程中的權益保護問題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第五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60歲及以上網民網絡支付的使用率已達75.4%。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成為網購大軍中的新力量。在盡情享受數字化生活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由於網絡消費環境復雜,老年人極易掉入消費陷阱。“老人鬧心,兒女操心”的家庭維權事件時有發生。

警惕“老年網購陷阱”

在人民網“人民投訴”平台近期收到的一則投訴中,一位老年網友表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0元短劇推廣”,好奇掃碼加入,卻被要求繳納開通創作中心的費用。待支付1280元后,對方又要求繳納2899元報課費,才能學到短劇推廣。

網友用戶21891895輕信快手 "0 元短劇推廣" 掃碼加入,先后被誘騙支付 1280 元 "創作中心費" 和 2899 元報課費。該圖為“人民投訴”平台截圖

網友用戶21891895投訴社交平台"0元短劇推廣"為虛假宣傳。該圖為“人民投訴”平台截圖

一位老年人的家屬則投訴稱,某機構通過企業微信開展線上養生課,吸引老年人聽課並逐步洗腦,將市價100元左右的龜鹿補腎膠囊以500多元一盒的價格兜售,誘導老人共花費19728元。家屬要求退貨退款,對方一直拖延不予處理。

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老年人在網購消費中遭遇的一些典型問題。中消協律師團律師、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介紹,當前老年網購侵權呈現三大特征:

一是微短劇誘導消費,通過劇情吸引力設置隱蔽收費機制,導致老年人在連續觀看中被持續扣費﹔二是“先用后付”“0元試用”等宣傳誘導下單,致使老年人因支付便捷性而囤積非必需商品﹔三是保健品及養生課程消費陷阱,部分商家通過夸大療效、虛構資質等手段銷售無備案商品。遭遇這類消費問題的老年人,往往面臨舉証困難、退費無門的困境。

“維權困境”如何破?

山西太原的李女士向記者反映,家中老人網購時經常誤用“先用后付”功能,覺得自己並未付款購買過一些商品,直到家中快遞量不斷增加,才察覺不對勁。

李斌告訴記者,老年人消費陷阱的共性在於消費流程中對“關鍵信息”刻意模糊化,疊加老年人對新興支付方式認知不足、維權意識薄弱,最終形成“誘導、誤購、維權難”的惡性循環。

“當老年消費者意識到權益受損時,又會面臨‘雙重能力缺失’的困境。”李斌說,他們一方面不熟悉智能設備操作流程,如APP使用、電子証據保存等﹔另一方面是缺乏風險識別與防范意識。

2024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在第十四條中明確規定,直播營銷平台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明確消費爭議解決機制。第十五條要求,經營者不得通過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虛構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務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誘導老年人等消費者購買明顯不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務。

“這些規定直擊了保健品消費騙局、直播誘導消費、網購退貨難等痛點。”李斌介紹。

網購遇虛假贈品營銷,消費者提出上訴,法院判決商家與平台三倍賠償。來源:央視截圖

網購遇虛假贈品營銷,消費者提出上訴,經法院判決,要求商家與平台退一賠三。來源:央視截圖

下單后,商家說好的贈品不給了怎麼辦?2023年4月,來自廣州的七十多歲的陳先生就遇到這麼一件事。於是陳先生將商家和網絡平台一同告到法院要求賠償。經判決,法院認定商家以贈品誘導消費卻拒不履約構成欺詐,判決網店退貨款、承擔運費,並賠償。被告某平台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廣州互聯網法院法官王蕾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本案中的陳先生年紀較大,觸網經驗不足,極易在網購中上當受騙。司法實踐中一般對老年消費者群體的合法權益予以傾斜性的保護。

握緊“自護傘” 守好“錢袋子”

在法律護航之外,老年人又應如何筑牢自身防線?

中消協律師團律師、北京市實現者律師事務所律師呂曉晶向老年朋友提出三點建議:絕不相信任何“天上掉餡餅”式的利誘﹔要抱著寧可失去所謂“機不可失”,也要保護好個人信息的理念,不給誘導人任何機會﹔不要輕易點擊不能確定的按鍵、鏈接或提示。

守護好“錢袋子”,除了老人握緊“自護傘”,更需要社會各界協同發力。

“社會各界要協同推進適老化消費教育。”李斌建議,可通過老年大學課程、社區3·15普法活動及媒體專欄等,鼓勵老年人系統學習網購維權知識。同時電商、直播平台應強化適老化改造,如推出“長輩模式”專屬客服,以及對適老化產品及其推廣渠道進行嚴格審核。

“還需構建適老化維權支持體系。”呂曉晶表示,一方面,監管部門應推動電商平台簡化投訴流程,建立老年人維權綠色通道,明確侵權認定標准與舉証指引﹔另一方面,司法機關可探索小額訴訟速裁機制,降低維權成本,並通過社區普法加強老年人數字素養教育,提升其風險防范能力。

“要鼓勵家庭協助維權、支持公益法律援助介入,形成社會協同的維權網絡,方能切實保障銀發群體的消費權益。”呂曉晶說。

“聚焦新型消費亂象”系列報道:

誰來守護心靈“體檢報告”?

(責編:楊迪、章斐然)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