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如何實現全線平穩開河?

春回大地,大河冰融。
3月19日,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對外宣布,黃河內蒙古河段在經歷113天流凌、封凍過程后全線開河,標志著2024—2025年度黃河凌汛期結束。
凌期裡的黃河,悄然度過了又一個平穩的凌汛,未發生較大險情。
防凌備汛 細化細化再細化
黃河內蒙古河段全線開河。水利部供圖
黃河千裡冰封,冰凌漂流,表面上壯闊靜美,卻極易發生凌汛災害,其成災突發性強,具有難以預測、難以防守、難以搶險等特點。
2024年11月27日,黃河上游寧蒙河段出現流凌,12月14日出現首次封河,2025年2月8日全河達到最大封凍長度728.4千米。2月17日,黃河內蒙古河段開始融冰解凍,黃河進入開河期,至3月19日,黃河全線開河,凌汛期歷時113天,全線開河日期比常年平均偏早6天。
據黃河水文部門介紹,本年度黃河凌情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黃河流域冷空氣勢力弱,氣溫整體偏高﹔首凌首封晚,開河時間早﹔上中游出現封河,封凍長度短,黃河干流最大封凍長度較近10年均值(891.7千米)偏短約163千米﹔上游封凍河段冰厚薄,槽蓄水增量小﹔下游三次短暫流凌,未發生封河。
“從2月21日起,我們即開始滾動預報預測和會商研判。”黃委防御局綜合與抗旱處處長祝杰介紹。據統計,凌汛期間,黃委共組織召開41次防凌會商,准確全面把握天氣、水情信息,分析研判各河段實時凌情、冰情,為防凌指揮調度決策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開河關鍵期,水利部、黃委工作組多次赴防凌一線現場督導凌情監測、調度執行、巡查防守等工作。3月2日至3月19日,黃委連續派出3個工作組、11人次不間斷督導防凌工作,重點對開河關鍵期責任落實、險工險段巡查防守、灘區群眾轉移避險、物資儲備、浮橋運行和應急分洪區分凌情況等進行指導。
針對開河期開河速度顯著加快的形勢,水利部和黃委3月13日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落實響應聯動措施。
數智哨兵 “天空地水工”立體“把脈”
“水利一號衛星傳回2米空間分辨率的遙感影像,我們可以開展遙感影像處理和河道清溝、漫灘、堤防偎水情況等凌情要素遙感解譯工作,進行對比分析。”水利部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12月,“水利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在本年度凌汛監測中大展身手。上述負責人介紹,“水利一號衛星在監測凌情發展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想看哪看哪,影像可以隨時提取。”
凌汛監測是防凌工作的耳目、偵察兵。本年度凌汛期間,水利部門充分利用“水利一號”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視頻監視、水文站監測及地面巡測等“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每日跟蹤掌握流凌密度、封河長度、水位、流量等凌情信息,為防凌指揮調度提供重要依據。
包頭水文站工作人員進行ADCP和傳統流速儀流量比測工作。水利部供圖
“這是由7個纜道機器人、6個ADCP探頭等組成的冰期流量智能在線監測系統。”在包頭水文站測驗斷面,正在進行ADCP和傳統流速儀流量比測工作的副站長郭新偉,一邊指向斷面上高懸的冰期流量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一邊介紹:“當前,該系統已實現在全斷面封凍、清溝及暢流期三種工況下流量實時在線監測。”
冰凌之下潛藏著風險,開河期既是凌汛風險暴發期,也是防凌關鍵期。位於托克托縣的頭道拐水文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黃河凌汛監測關鍵站。
“該儀器冰層探測厚度大於3米,冰厚分辨率達毫米級,可每小時自動監測記錄1次數據,實現固定位置冰厚、冰面高程、氣溫等在線監測。”頭道拐水文站站長高文龍介紹道。
頭道拐水文站工作人員開展無人機巡測
數字賦能“把脈問診”凌情態勢。據悉,在本年度凌情監測中,衛星遙感、移動綜合測驗平台、無人機測流系統、走航式ADCP多垂線法、AiFlow視覺測流系統、光電測沙儀冰期泥沙在線監測設備等新儀器、新設備組成的凌情監測數智哨兵,正逐漸替代傳統依賴人力的方式,在提升監測工作條件的同時高質高效開展水文測報工作,為打好黃河防凌硬仗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巡查值守 防凌責任重於山
3月1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大樹灣堤防管理所內,一線巡查員霍關小剛剛結束巡堤查險。
“開河期流凌多,這個時候可不能放鬆警惕。”十幾年與黃河打交道,霍關小早已摸清了它的脾氣,在即將全線開河的關鍵期,56歲的他每天早上6點多出發,沿著約30千米的責任區至少巡河2次,重點排查大堤吃水、穿堤涵滲漏及管涌滲漏等情況,確保開河順利。
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工作人員介紹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水利部供圖
據了解,在人工巡檢的基礎上,內蒙古自治區加強“地、水、空”一體化河道凌情巡查。在內蒙古自治區防凌前線指揮部,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副主任趙澤峰指著網絡視頻監控系統介紹,他們應用116處視頻監視設備24小時監控,利用無人機巡查重點河段,密切關注河道凌情發展態勢,做到險情早發現、早處置、早消除。
開河關鍵期,涉河安全監管是重中之重。水利部建立25座施工棧橋和69座浮橋管理台賬,按照預案強化“一橋一策”監管,督促指導有關地方和單位倒排工期,落實浮橋、在建工程施工棧橋應急處置措施。實時掌握凌情變化,根據封開河進展及時拆除浮橋,確保行凌暢通。
千裡冰凌化春水。3月15日,全國進入汛期,未雨綢繆早當先,防汛備汛不鬆懈。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目標,堅持防住為王、預防為主,抓早抓細抓實各項防御措施,隨時應戰可能到來的暴雨洪水,全力以赴確保江河安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